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華為實踐創新

華為實踐創新

發布時間: 2022-07-23 20:13:54

1、請問一下華為開發者創新中心是幹啥的?

華為開發者創新中心賦能產教融合,提供體驗、學習、實踐、職業發展一站式平台。通過「技術科普、互動體驗、動手實操「多元化的展示方式,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以及創新能力,大大助力院校培養高水平應用型學生,制定並提供人才培養的解決方案:
1、教學管理平台:課程中心、學員中心、講師中心、消息中心,實現線上智慧教學;
2、沙箱實驗平台:操作簡單、避免復雜的環境搭建、支持師生遠程在線教學;
3、創新中心:智慧教學展示窗口、4個師生動手實踐平台、10個智能場景互動體驗、校園模式產學基地;
4、考試認證:1+X移動應用開發認證、華為開發者認證、HCIA華為認證;
5、培訓服務:70+企業專家現場授課、在線直播授課;
6、高校生態運營:賦能講座、高校交流、企業觀摩、榮譽表彰等;
7、人才計劃:100+企業實習對接、1000+崗位就業對接。
目前華為開發者創新中心正在全國各地拓展開發者生態,根據院校不同訴求,提供相應的解決方案,帶領學生成長、幫助教師提升、助力學校建設。開發者創新中心也會與日俱進, 提供更優質的解決方案、技術資源和更高效的服務。

2、華為公司的管理創新有哪些

創新的有效性還取決於企業對未來和能力構建進行長期投資。由於創新活動尤其是面向未來的創新活動具有高度的不確定特徵,加之創新的成果在時間上易於呈現「厚積薄發」的特點,因此,許多企業在創新投入上缺乏戰略耐性,容易出現短視的傾向。企業內部由於績效考核往往強調短期財務指標,導致各個部門在創新活動中傾向於把資源配置在短期化目標上。

而華為一早便確立了堅持「投資於未來、投資於創新、投資於能力」的戰略原則,多年來始終堅持將10%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到研發上,才能成長為當今全球通信市場領域的領導企業,並在5G技術的全球發展浪潮中贏得先機。
對企業長遠發展而言,需要創新戰略來引領企業創新活動的持續進行。而創新戰略在創新活動中的有效落地,則依賴於制度建設在其中所發揮的重要支撐與促進作用。那麼,華為的制度建設在創新戰略中產生了怎樣的作用呢?

▐ 戰略一致

為了高效率地開展創新活動,並將企業在創新上的投入有效地轉化為滿足客戶需要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需要多個職能部門、多個業務單元之間在創新過程中的協同和資源整合。

▐ 對創新能力長期投資

在對創新能力的長期投資上,制度建設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企業發展中,企業往往注重於在產品、業務和客戶上的資源投入,但在一些隱性的能力和基礎投入上卻容易忽略,而創新能力的提升,還高度依賴於企業建立高效率的創新流程、系統性的創新體系能激發員工創新的組織文化氛圍。

華為長期以來都很注重在流程、體系和文化上的建設,並在此過程中將一些最佳實踐制度化,使之能夠從局部實踐轉變成整個企業的制度性基礎設施,進而支撐企業創新活動的持續高效開展和創新體系的不斷完善提升。

3、華為的創新管理體系是怎樣的

互聯網時代的管理思維

1、互聯網雖然還沒有改變事物的本質(將來可能會改變),但確實已經改變了做事的方式,它使傳送層級減少,速度加快。

2、互聯網的本質作用在於用信息化改造實體經濟,增強其優質、低成本和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的能力。總之一句話,互聯網能夠提升實體經濟的核心競爭力。

3、華為現在就是在用互聯網的精神,為改變內部的電子管理,打下了堅實基礎,並實現與客戶、與供應商的互聯互通。

以事實為基礎的科學化管理

4、華為科學地掌握生產規律,以適應未來時代的發展,是需要嚴格的數據、事實,與理性的分析的,沒有此為基礎,就談不上科學,更不可能作為技術革命的弄潮兒。

5、科學管理與創新並非是對立的,二者遵循的是同樣的思維規律。雖然我們現在是處在信息革命的時代,未來還不知如何預測,但洶涌澎湃的技術革命浪潮,還是離不開基礎事實。

6、華為已經建立了統一的管理體系,大部分數據還是真實、可靠的,給使用互聯網方式管理有了基礎。

7、華為要認識到,現在企業管理也有一些弊病:對數字的過度崇拜,對成本的過度控制,對企業集團規模的過度追求,對創造力的遏制,使得福特等一批美國大企業遭遇困境。

華為管理體系中的漏洞

8、隨著華為全球業務的擴展和新的奮斗目標的提出,公司管理不斷面臨新的挑戰,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跨領域、跨部門的端到端主幹流程的集成和結合部的貫通,仍是目前最大的短板。

•公司運營管理與業界最佳實踐還存在較大差距,這已經成為制約公司市場競爭力提升的短板。

•如何實現向以項目為中心的管理轉型。公司要實現項目為中心的轉移,才能避免大公司的功能組織的毛病,去掉冗餘,才能提高競爭力,才能使幹部快速成長。

•簡化管理問題已經提上日程。要防止管理的復雜性隨規模非線性地增長的問題。

解決上述復雜管理問題要靠現代管理體系的建設,管理體系建設的最終目標和衡量標準是提升一線組織的作戰能力。

華為需要哪些人才?

9、華為「以客戶為中心」的核心價值觀永遠不動搖。我們需要一批各方面的統帥人物,需要在管理、研發、等領域造就出一批戰略家,而戰略家的目標永遠是以為客戶服務為中心。

總結

10、未來華為的產品要佔領世界大數據流量的制高點,除了靠創新外,要靠嚴格、有效、簡單的現代管理體系。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實現大視野、大戰略。

以下為任正非在「藍血十傑」表彰會上的講演稿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向「藍血十傑」學習

二次大戰結束後,來自美國戰時陸軍航空隊「統計管制處」的十位精英,被剛剛從老亨利•福特手中接過福特汽車公司控制權的亨利二世招致麾下,進入公司計劃、財務、事業部、質量等關鍵業務和管理控制部門。從此,他們掀起了一場以數據分析、市場導向,以及強調效率和管理控制為特徵的管理變革,使得福特公司擺脫了老福特經驗管理的禁錮,從低迷不振中重整旗鼓,扭虧為盈,再現當年的輝煌。這十位精英所抱持的對數字和事實的始終不渝的信仰,以及對效率和控制的崇拜,使之獲得了「藍血十傑」的稱號,人們將他們尊稱為美國現代企業管理的奠基者。

六十多年過去了,如今世界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互聯網以其便捷的無時、無事、無所不在的信息溝通和交流,以及海量的信息資源傳送、呈現、挖掘和共享,正在顛覆書籍、報刊、音像、分銷、零售、中介等行業的傳統經營模式,並對物流、金融、醫療保健、教育等越來越多的行業造成巨大沖擊。

有一種流行的觀點認為,在互聯網時代,過去的工業科學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已經過時了,現在需要的是創新,是想像力,是顛覆,是超越。真是這樣嗎?科學管理過時了嗎?我們真的不再需要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和精細管理了嗎?

我們向藍血十傑學習什麼?

要回答互聯網時代需要什麼樣的管理,首先要搞清楚「藍血十傑」為現代企業管理貢獻了什麼,我們應當向「藍血十傑」學習什麼?

藍血十傑對現代企業管理的主要貢獻,可以概括為: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和科學管理,建立在計劃和流程基礎上的規范的管理控制系統,以及客戶導向和力求簡單的產品開發策略。

藍血十傑在戰時陸軍航空隊統計管制處的卓越表現,使他們養成了一種對數據和事實的信仰,他們把這種信仰和工作方法帶到了福特汽車公司,根本改變了福特公司基於直覺和經驗的管理模式。按照藍血十傑的管理哲學,事實都是可以度量的,不能夠度量的事情就不是事實,只是一種現象。他們要求從經銷商的銷售能力,到廣告的效果,每一件事情都要有數據,每一個問題都要有一個數字作為答案。例如,品質就是一個必須用數字度量的事實,為此,藍血十傑專門設計出一套品管系統來統計新車的瑕疵情形,並據此確立了一項標准:一部車如果瑕疵點數超過三十五點,就不應該出廠送到經銷商手上,缺一個零組件等於二十點。

事實上,基於數據和事實的理性分析和決策,本質上是一種批判性思維,這是一種客觀的、公正的、態度謙遜的和不帶成見的思維方式。而批判性思維恰恰是創造性思維的出發點。可見,科學管理與創新並非是對立的,二者遵循的是同樣的思維規律。今天的互聯網作為工具,可以使工業管理減少層級,簡化管理,提高及時、准確、快捷的服務,使從鐵到汽車,從出廠到生命後周期,更科學更合理。

4、結合華為取得的成就談談創新有什麼意義?

在《新聞聯播》中,任正非表示,一個人一輩子能做成一件事已經很不簡單。華為秉承這樣的信念,28年來對准一個城牆口持續沖鋒,不搞金融、不炒房地產,以實業發展至今。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未來二、三十年人類社會將演變成一個智能社會,其深度和廣度我們還想像不到。越是前途不確定,越需要創造,這也給千百萬家企業公司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公司如何去努力前進,面對困難重重,機會危險也重重,不進則退。如果不能扛起重大的社會責任,堅持創新,遲早會被顛覆。

(4)華為實踐創新擴展資料:

注意事項:

指導營銷的人一定要兼備以上兩種特質,能快速熟悉企業業務,上馬殺敵,立竿見影,同時也能將經驗套路等固化成體系,坐而佈道,搭建系統。兩種特質缺一不可。

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質,簡單照搬華為,言必稱華為語錄,不但不能成就企業,還可能會毀了企業。必須還原華為營銷的本質,然後與具體的行業特質、本企業的發展階段進行有機結合,才能綻放異彩。

戰略沙盤是綜合參考客戶地圖和產品地圖,梳理當年當季度的作戰沙盤,不斷搶占戰略高地,如應重點關注的行業、行業中的重點客戶和重點布防的產品。

5、面對「華為事件」,創新發展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時代創新發展,大學生該如何做?

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我們為祖國的發展而感到驕傲,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而大學生也必將成為創新發展之中的基礎力量,用已有的知識鞏固自己,用創新和勇於開拓的精神去攻克每一道科研難關。為國家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貢獻畢生的力量。

6、華為是如何進行創造的,文化生活知識進行分析?

華為在進行復創造創新過製程中,
①立足於社會實踐,注重人民群眾的需求。

②繼承傳統,推陳出新.發揚傳統文化中健康有益的內容,注入體現時代要求的新內容.
③博採眾長,以我為主.既吸取外來有益文化,又保持我國傳統文化的民族特色.
④堅持正確方向.克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7、華為的創新,將給中國的科技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首先從科學技術研究的角度講,可以說中國像華為等許多企業的創新在過去40年取得了整體高速的進步,科技投入持續增長,已經成為全世界科學研究領域的一個主力軍。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講,就是說我怎麼能把這些知識轉化成商業價值,在這方面中國也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且在一些領域已經是處於全球前列的水平,當然也有一些領域我們還很落後。我們從80年代開始建立起自己的專利制度,目前中國的專利授權已經是全球領先了,這些專利大多數還是我們國際領先的企業創造的,像華為,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為中國科技創新做了很大的貢獻,當然實際上我們還有更多的各個領域的企業,比如BAT,三一重工、海爾、吉利、華大基因等等,有一系列這樣的創新企業,正是他們推動著中國的企業走向全球,能夠在市場上取得重大的成功。

這些成功的背後,尤其是制度的創新,中國也做了一系列的工作,比如我們形成了一個穩定多元的投入機制,大家看到的這種投入,其實背後77%都是由企業投入的,另外我們市場環境在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風險投資、市場監管、技術標准等方面都已經在不斷的完善。

8、華為式創新為何能成功?

文/ 孫建恆,華夏基石業務副總裁兼企業戰略與並購中心總經理,騰股創投創始合夥人,原華為電信戰略負責人

來源: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沒有創新,要在高科技行業中生存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在這個領域,沒有喘息的機會,哪怕只落後一點點,就意味著逐漸死亡。——任正非)

戰略是以未來為主導,與環境相聯系,以現實為基礎,對企業發展的策劃、規劃,它研究的是企業的明天。創新是一個過程,企業的發展過程是不斷創新的過程。從根本上講,不斷創新發展戰略是實現企業快速、穩定、健康地發展的保證,企業的管理者在重視技術、營銷、管理、融資等方面創新的同時,應更加重視企業發展中的創新戰略。

華為是一家創新型的企業嗎?某通信製造商的高管曾經總結:過去20多年全球通信行業的最大事件是華為的意外崛起,華為以價格和技術的破壞性創新徹底顛覆了通信產業的傳統格局,從而讓世界絕大多數普通人都能享受到低價優質的信息服務。

然而,「創新」一詞在華為的「管理詞典」中卻不多見,在任正非的上百次講話、文章和華為的文件中,「創新」是被提到的次數是比較少的。尤其在近兩年所謂的「互聯網思維」大行其道、風靡整個中國產業界的氛圍下,任正非卻大談以烏龜精神追趕龍飛船,要求上上下下「拒絕機會主義」,沿著華為既定的道路,並且不被路旁的鮮花所干擾,堅定信心地朝前走??

那麼,這一切背後到底反映著什麼樣的企業哲學觀,以及在哲學觀基礎上的創新戰略和創新實踐,華為又有哪些值得企業管理者借鑒的創新理念?

一、華為的創新歷程

大家都很想知道華為是怎麼創新的?希望能結合創新談變革。很多企業特別熱衷各種創新模式的研究,如引進吸收式創新、漸進式自主創新、突破式自主創新等。可是,在華為「自主式創新」是一種「反動」的提法,任正非從來都是講「開放式創新」,而且特別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創新。

華為的創新模式,總體上可分為兩大階段,以與全球最後一個超級競爭對手愛立信的業績對比為分界點。第一個階段為2011年之前,作為行業追趕者的創新模式;第二階段是最近5年,作為行業領先者,進入「無人區」之後的創新模式。

第一階段:學習、追趕及差異化創新

這一階段華為的學習標桿和競爭對手是愛立信,華為曾形象地比喻道:「愛立信就是茫茫大海中的航標燈,燈關了,華為就不知道該去哪兒了」

1、學習與追趕階段:為了追趕業界最佳,華為在各細分領域都確定了自己的學習標桿和主要對手,努力學習,不斷超越不同階段的對手,目標就是進入細分領域的全球前三名,不只是做「大」,而且要做「強」。從早期簡單的「性價比」競爭,逐漸實現關鍵部件和技術的替代,努力提升核心競爭能力。如:在光傳輸領域通過關鍵部件的技術突破與晶元化,實現光傳輸產品超越競爭對手的水平。

2、差異化創新階段:除了華為,很多成功企業其實都是如此。騰訊賴以發家的QQ就是在現有ICQ的基礎上,增加了跨終端登錄、個性化頭像、快速文件傳送等差異化創新後,贏得了市場。要形成差異化,就必須對客戶需求有深刻的理解。因此,華為成立了以客戶需求管理和產品規劃為主的營銷體系,需求管理一直延伸到一線「鐵三角」的各市場神經末梢,並建立了IT支撐的三級需求管理流程和決策體系。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並將需求轉變為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產品。這個階段的創新模式,極大地支撐了華為以集成產品開發(IPD)為標志的第一次管理變革,並豐富了其內涵。

第二階段: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式創新

與世界領先的競爭對手平起平坐,特別是進入「無人區」之後,這時候華為更加強調以客戶為中心的開放式創新。在這一點上,很多學者和企業家存在不同的看法。

「領先三步是烈士」,定義清楚創新的邊界,掌握商業發展趨勢和開發節奏,華為強調技術只需領先半步。任正非是個技術情節很重的人。1978年他作為軍隊的「科技標兵」代表,參加了全國科技大會,並對馬可尼、貝爾實驗室的多項諾貝爾發明充滿了敬意。但當他看到通訊行業很多優秀的公司,曾經都是華為的標桿與對手,一個個地倒下,充分體會到一個商業機構的創新,必須「保證公司的商業成功」。而在進入「無人區」後,以客戶為中心恰恰又是保證商業成功的基礎。任正非強調,特別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即使資金充裕,華為也要聚焦主航道。

開放式創新就是要吸取「宇宙」精華,包括向競爭對手學習。華為還在學習藍綠軍團的線下店布局和如何保持高盈利能力,學習三星的關鍵器件研發和供應鏈運作,學習蘋果的商業模式和生態鏈構建等。

二、華為的創新實踐

如果一個企業能夠十幾年如一日地持續發展,其中必有一種根本性的因素在發揮作用。在華為,這種根本性的因素就是自主創新,華為的巨大成功,就是自主創新的巨大成功。正如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指出:「創新的成功不取決於它的新穎度、科學內涵和靈巧性,而取決於它在市場上的成功」。華為以其在市場上的巨大成功,證明了其自主創新戰略的成功。

1、技術創新

華為在歐洲等發達國家市場的成功,得益於兩大架構式的顛覆性產品創新,一個叫分布式基站,一個叫SingleRAN,。這一顛覆性產品的設計原理,是指在一個機櫃內實現2G、3G、4G三種無線通信制式的融合功能,理論上可以為客戶節約50%的建設成本,也很環保。SingleRAN解決方案採用統一平台架構和軟體可定義的設計模式,提供了動態網路容量靈活調整和擴展的能力,實現了GSM/UMTS/LTE等不同制式網路間協同和集中調度,有效提升網路資源效率,為用戶提供了無處不在的寬頻業務體驗。

華為的競爭對手們也企圖對此進行模仿創新,但至今未有實質性突破,因為這種多制式的技術融合,背後有著復雜無比的數學運算,並非簡單的積木拼裝。

正是這樣一個革命性、顛覆性的產品,過去幾年給華為帶來了歐洲和全球市場的重大斬獲。一位國企的董事長見任正非時說了一句話,「老任,你們靠低價戰術怎麼在全世界獲得這么大的成功?」任正非脫口而出,你錯了,我們不是靠低價,是靠高價。在歐洲市場,價格最高的是愛立信,華為的產品平均價低於愛立信5%。但高於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5%-8%。

2、以客戶為中心的微創新

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運營商都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寬頻提速,而光進銅退是寬頻提速的主要手段。但由於光與銅截然不同的物理特性,光進與銅退並不能簡單替換。

統計數據顯示,通常運營商超過30%的光纖由於標識混亂、無法辨識造成資源沉澱無法使用,只能重新投資鋪設,造成大量資源浪費。除了資源沉澱外,運營商還面臨著光纖網路業務開通和管理的難題,比如,運維部門接到訂單,派出施工人員到遠端進行施工,但到現場才發現光纖已經分配完了;對於局端是否需要擴容,運營商也只能採取定期巡查的模式,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華為在幫助海外運營商實施FTTH網路部署的過程中注意到這一問題,於是2007年立項研發,2009年發布了iODN解決方案樣機,實現了對無源光網路的可視化管理。對於運營商來說,實施簡單、價格可接受是華為iODN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3、組織創新:華為鐵三角組織創新

「鐵三角」是華為探索出的創新管理模式,是由客戶經理、解決方案專家和交付專家組成的面向客戶的作戰單元,分別負責前期與客戶溝通、中期產品設計和後期交付。「鐵三角」的精髓是為了目標,打破功能壁壘,形成以項目為中心的團隊運作模式,這是華為在探索管理組織創新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華為在管理上實行高度的中央集權,組織和運作機制是總部權威的強大發動機在「推」。而現在,華為在一線團隊鑄造了一個個的「鐵三角」,並對其分配權力,逐步形成「拉」的機制,准確地說,是「推」、「拉」結合、以「拉」為主的機制。當每個「鐵三角」拉動的時候,看到哪一根繩子不受力,就將它剪去,連在這根繩子上的部門及人員,一並剪去,組織效率就會有很大的提高。管理模式的變革、權力的重新分配促使華為組織結構、運作機制和流程發生徹底轉變,每根鏈條都能快速靈活地運轉,重點的交互節點都能夠得到控制。

三、華為的創新七原則

原則一:鼓勵創新,反對盲目創新

在上世紀末、本業紀初的摩托羅拉走向技術崇拜,無視客戶需求,盲目投資50億美金搞所謂「高大上」的「銥星計劃」,災難從此降臨。由於重大的技術投資失敗,資本市場用腳投票,加速了摩托羅拉的崩潰。摩托羅拉已經成了一個「被忘卻的偉大的符號」。

華為投入了世界上最大的力量進行創新,但華為反對盲目的創新,反對為創新而創新,華為推動的是有價值的創新。20年前,任正非就講,你們要做工程師商人。IBM在流程方面所建立的一套流程,驗證和固化了這一導向。幾年前,徐直軍很自信地說,過去管3千人研發隊伍,都覺得要失控了,現在7萬多人我們管的好好的,再給7萬人,照樣可以管的很好。什麼原因?基於端到端這樣一個研發流程,使得整個研發建立在理性決策的基礎上,建立在市場需求——顯性的客戶需求與隱性的客戶需求之上。失誤率降低了很多,成本浪費大大減少,組織對個人的依賴也降低了。

原則二:客戶需求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

以客戶需求為中心做產品,以技術創新為中心做未來架構性的平台。

現在我們是兩個輪子在創新,一個是科學家的創新,他們關注技術,願意怎麼想就怎麼想,但是他們不能左右應用。技術是否要投入使用,什麼時候投入使用,我們要靠另一個輪子Marketing(市場營銷)。Marketing不斷地在聽客戶的聲音,包括今天的需求,明天的需求,未來戰略的需求,才能確定我們掌握的技術該怎麼用,以及投入市場的准確時間。(來源:任正非在變革戰略預備隊第三期誓師典禮上的講話,2015)

公司要從工程師創新走向科學家與工程師一同創新,我們不僅要以客戶為中心,研究合適的產品與服務,而且要面對未來的技術方向加大投入,對平台核心加強投入,一定要佔領戰略的制高地。要不惜在晶元、平台軟體等方面冒較大的風險。在最核心的方面,更要不惜代價,不怕犧牲。我們要從電子技術人才的引進,走向引進一部分基礎理論的人才,要有耐心培育他們成熟。也要理解、珍惜一些我們常人難以理解的奇才。總之我們要從技術進步,逐步走向理論突破。(來源:《成功不是未來前進的可靠向導》,2011)

原則三:領先半步是先進,領先三步成先烈

超前太多的技術,當然也是人類的瑰寶,但必須以犧牲自己來完成。IT泡沫破滅的浪潮使世界損失了20萬億美元的財富。從統計分析可以得出,幾乎100%的公司並不是技術不先進而死掉的,而是技術先進到別人還沒有對它完全認識與認可,以至沒有人來買,產品賣不出去卻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喪失了競爭力。許多領導世界潮流的技術,雖然是萬米賽跑的領跑者,卻不一定是贏家,反而為「清洗鹽鹼地」和推廣新技術而付出大量的成本。但是企業沒有先進技術也不行。

華為的觀點是,在產品技術創新上,華為要保持技術領先,但只能是領先競爭對手半步,領先三步就會成為「先烈」,明確將技術導向戰略轉為客戶需求導向戰略。??通過對客戶需求的分析,提出解決方案,以這些解決方案引導開發出低成本、高增值的產品。盲目地在技術上引導創新世界新潮流,是要成為「先烈」的。

原則四:開放合作,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

蜂群有一種從量變引起質變的本能。要想從單只蜜蜂的機體過渡到集群機體,只要增加蜜蜂的數量,使大量蜜蜂聚集在一起,使它們能夠相互交流,繼而互相之間構成了一個網路,網路的節點與網路本身構成了新個體,這個個體擁有了強大的力量。蜂巢是一種知易行難的組織形式,難點往往就在於如何構建網路的節點。

任正非曾用「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從側面解釋了華為式的「蜂巢思維」。在他看來,蜂群網路的節點可以簡化為一個「咖啡杯」,即鼓勵華為員工跟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喝咖啡,交流最前沿的創新想法,並盡可能快速開展合作。

「在這個『咖啡杯』里,以你們為核心,團結世界所有同方向的科學家,淡化工卡文化。如果那些科學家做出了跟你們同樣的貢獻,那麼就要給他們同樣的待遇。」任正非對員工們說,他甚至提出可以試試「人才眾籌」,就是對特優秀人才可以「快進、快出」,不扣住人家一生。

「不求他們歸我們所有,不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和學術自由,不佔有他們的論文、專利??只求跟他們合作。」任正非將兼容並蓄更進一步,他說,「咖啡杯里」不僅要有有學問的科學家,還要有一些「歪瓜裂棗」瞎搗亂;也期望「黑天鵝」飛到這「咖啡杯」中來。

原則五:在繼承的基礎上創新

任正非說「新開發量高於30%不叫創新,叫浪費!」,即研發人員研發一個產品時要盡量減少自己的發明創造,應該著眼於以往產品的技術成果,以及對外部資源進行合作、交換或購買。

華為一直堅持的是「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10%作為研發收入」這一原則。更高的原則是:不能拿「看似富裕」的研發資金去做離市場需求太遠的事情,華為並不醉心於對最好、最新技術的追求,而是立足為客戶提供最有性價比的產品。

這方面華為吃過虧,華為最初對「創新的根本內涵」理解也是模糊的,以至於華為早期在追求「純粹技術創新」文化引導下,開發的交換機和傳輸設備遭到了運營商的大量退貨和維修要求,因為這些產品過度強調了自主創新,而忽視了通信行業客戶的一個基本需求趨勢:對已成熟技術的繼承,是提高產品穩定性和降低成本的關鍵。

從那時起,華為就在倡導一種「繼承式創新」,其內涵就是:反對盲目的創新,而經過理性的借鑒、仿造、拼裝、都可以視為創新。

原則六:創新要寬容失敗,給創新以空間

要使創新勇於冒險,就要提倡功過相抵,給創新以空間。允許有風險、允許創新。科研不可能都是成功的,應有一定的冒險。科研追求的應是投資有效性,但如果有一天研發上報的科研項目100%都成功了,100%的投資都發生作用了,那就是錯誤的。為什麼?因為不冒險就是最大的資源浪費:浪費了人力、物力與時間。100%做成功就意味著一點險都沒有冒,而沒有冒險就意味著沒有創新,所以創新就一定要勇於冒險,允許風險就是允許創新。(來源:《分層授權,大膽創新,快速響應客戶需求》,2001)

創新是一件很有風險的事情,絕大部分的創新都會失敗。對每一個創新者來說,最大考驗是有沒有承受失敗的勇氣。在創新驅動發展的新階段,我們必須寬容失敗,為創新嘗試者提供最大的支持和保障。

原則七:只有擁有核心技術知識產權,才能進入世界競爭

在企業發展戰略中,知識產權戰略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知識產權戰略往往被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所忽視。

具體來看,華為的知識產權戰略可歸為三點:1、知識產權是企業的核心能力,每年將不低於銷售收入的10%用於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以保持參與市場競爭所必需的知識產權能力。2、實施標准專利戰略,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推動自有技術方案納入標准,積累基本專利。3、遵守和運用國際知識產權規則,依照國際慣例處理知識產權事務,以交叉許可、商業合作等多種途徑解決知識產權問題。

正如任正非所說:誕生偉大公司的基礎是保護知識產權。我們要依靠一個社會大環境來保護知識產權。依靠法律保護創新才會是低成本。隨著我們越來越前沿,公司對外開放、對內開源的政策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環境體系。過去二三十年,人類社會走向了網路化;未來二三十年是信息化,這個時間段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誕生偉大公司的基礎就是保護知識產權,否則就沒有機會,機會就是別人的了。

結語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要在極速變化世界中生存,就要不斷創新。創新雖然有風險,但不創新才是最大的風險。華為正是擁抱創新,才成為中國企業的成功典範。要消除創新決策阻力的影響,企業家一定要有創新意識:1、從組織到流程、商業模式、產品、技術等方面的全方位創新。2、以客戶為中心開放式創新。3、適度創新,反對盲目創新。最後保持強烈的創新慾望和創新決策的動力,才能保證創新戰略的順利完成。

—————————

華夏基石e洞察(微信號ID:chnstonewx):由我國人力資源管理泰斗、咨詢業開拓者、《華為基本法》起草人之一的彭劍鋒教授領銜,資深媒體人及企業文化咨詢專家宋勁松先生聯合創辦,我們努力提供最具原創性、思想性和實踐意義的管理文章,是中國頂尖管理智庫平台和原創中國管理思想策源地。權威、理性、睿見,高級管理者必讀!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