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科技創新事跡

科技創新事跡

發布時間: 2022-05-26 19:24:35

1、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簡短是什麼?

中國當代創新人物的簡短事跡如下:

1、何繼善: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繼善。

何繼善,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之一。

2、劉興勝:

激光器是先進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高功率激光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興勝,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興勝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3、屠呦呦:

屠呦呦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1980年聘為碩士生導師,2001年聘為博士生導師。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葯——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2011年9月,因發現青蒿素——一種用於治療瘧疾的葯物,挽救了全球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數百萬人的生命獲得拉斯克獎和葛蘭素史克中國研發中心「生命科學傑出成就獎」。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由是她發現了青蒿素,該葯品可以有效降低瘧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為首獲科學類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2、近年來中國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最大下潛深度達到了7020米。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2、嫦娥四號登錄月球背面

嫦娥四號,是中國探月工程二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第一個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實現了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勘察,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3、九章量子計算機

「九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2020年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宣布該校潘建偉等人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4、國產和諧號高速動車組

和諧號電力動車組是2004年中國引進德國、日本等國的高速動車組技術,在消化吸收再創新的基礎上,生產的高速動車組系列的總稱,是中國鐵路全面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標志著中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位於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境內,是中國國家「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望遠鏡的2.5倍以上,大幅拓展人類的視野,用於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

3、科技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1、「北斗3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完成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號最後一顆全球組網衛星點火升空,北斗三號第55顆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打破了美國定位系統GPS的壟斷。

2、中國天眼

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由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綜合性能是著名的射電望遠鏡阿雷西博的十倍。截至2021年3月29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已發現300餘顆脈沖星。

3、嫦娥五號成功登月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 [35]  ,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著陸地球,實現了中國首次月球無人采樣返回,助力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4、「華龍一號」核電機組

自主研發的先進百萬千瓦級壓水堆核電技術,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核電創新成果,是中國核電走向世界的「國家名片」,是中國核電創新發展的重大標志性成果。 2020年11月27日,華龍一號全球首堆——中核集團福清核電5號機組首次並網成功。

5、量子計算機九章

「九章」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成功構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求解數學演算法高斯玻色取樣只需200秒。這一突破使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個實現「量子優越性」的國家。

4、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簡短?

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簡短有以下這些:

1、何繼善: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繼善。

何繼善,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之一。

2、劉興勝:給激光器安上中國「心」

激光器是先進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高功率激光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興勝,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興勝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yin)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5、中國當代創新人物事跡簡短有哪些?

1、何繼善: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繼善。

何繼善,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製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繼善是其中之一。

2、劉興勝:給激光器安上中國「心」

激光器是先進製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高功率激光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興勝,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興勝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yin)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

劉興勝人物簡介

劉興勝於199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獲碩士學位,2001年獲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學位,從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先後在美國康寧等公司任高級研究科學家。

2007年,以劉興勝博士為帶頭人的部分留學回國人員與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聯合成立了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中國大功率半導體激光器研發和生產。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興勝

6、科技創新的例子有哪些?

科技創新的例子如下: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

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

2019年1月,中國水稻研究所水稻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克劍團隊,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建立了水稻無融合生殖體系,成功克隆出雜交稻種子,首次實現雜交稻性狀穩定遺傳到下一代。該成果在線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雜志。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7、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那些?

我國科技創新的事例有:

1、神舟七號載人飛船

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船於2008年9月25日21點10分04秒988毫秒從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二號F火箭發射升空。

 2、「嫦娥一號」探月衛星

嫦娥一號是我國首顆繞月人造衛星。以中國古代神話人物嫦娥命名,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承擔研製。總重量為2350千克左右,尺寸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帆板展開長度18米,預設壽命為1年。

3、曙光5000A

曙光5000A屬於超級百萬億次計算機,於2009年5月中旬落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曙光5000A投入應用後,將為氣象、海底隧道、環保、船舶、大飛機製造、汽車、建築、鋼鐵、石油、機電、高校、科學院等領域提供強有力的計算服務,為城市減災防震提供安全保障。

4、「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

2011年11月9日4時16分,中國「螢火一號」火星探測器搭載在俄羅斯「福布斯-土壤」探測器內部,由俄羅斯「天頂號」運載火箭在哈薩克拜科努爾發射場點火發射。

5、結晶牛胰島素

結晶牛胰島素是牛的胰島素結晶。牛胰島素是牛胰臟中胰島β-細胞所分泌的一種調節糖代謝的蛋白質激素。其一級結構1955年由英國桑格(S.Sanger)首先確定牛胰島素中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

(7)科技創新事跡擴展資料:

創新思維

進行科技創新,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科技創新思維要講求縝密性和前瞻性,還要藉助於一些科學的思維模式。

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思維模式,可以使我們找准研究的方向,在面對科研難題時設法尋求解決之道,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取得科學研究的優異成果。科技創新的思維方式,包括類比式、聯想式、跨越式等思維模式。

類比式思維是通過比較而進行的思維,常常是把較為陌生的事物與較為熟悉的事物加以類比,獲得解決問題的思路。應該指出,類比作為一種推理方法,提供的只是可能性,而不是必然性。通過類比得到的推論必須經過實踐的驗證,才能加以認可。

盡管如此,類比式思維提供的「可能性」為解決問題拓展了思路,依然是彌足珍貴的。類比式思維是科學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模式。譬如,聲音和光線都是直線傳播,都有反射、折射和干擾現象等,而聲音呈波動狀態,由此可得出推論:光也呈波動狀態。

聯想式思維,是不同事物的表象之間存在的某種關聯引發了人們的想像,進而產生的思維活動。聯想式思維在科技創新中有重要作用。譬如從變色龍到偽裝服的研發思路。

研究者從變色龍能夠適應環境色彩變化而改變身體顏色的特性中得到啟示,研發出了用於軍隊的偽裝服。這是聯想式思維的一個成功範例。

8、科技創新的故事有哪些?

科技創新的故事:
電燈的發明用了78年
在1801年,英國一名化學家Humphry
Davy
將鉑絲通電發光,從此全世界都在期盼電燈的能夠普及使用。
在1874年,加拿大的兩名電氣技師申請了一項電燈專利;他們向玻璃泡充氦氣,用通電的碳桿發光。由於他們沒有財力開發這項發明,於是在1875年把專利賣給發明家愛迪生。
在愛迪生買下專利後,不斷嘗試用各種材料改良燈絲,以提高燈泡的使用壽命。
1879年他以碳絲取代碳桿,燈泡的使用壽命達到了13個小時。這項發明使電燈得以普及。愛迪生的最大發現是使用鎢絲代替碳絲。然而這是他用1600多種耐熱發光材料逐一試驗而得到的結果。意味著他失敗了1600多次,但這1600多次的失敗,鑄就了他的成功。
科技創新:
科技創新是指工業企業的科技開發和技術創新。科技創新的支出包括用於企業研究與發展課題活動的直接支出,以及間接用於研究與發展活動的一切支出以及費用。
科技創新是原創性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總稱,具體是指創造和應用新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採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開發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提供新服務的簡訊過程。科技創新可以被分成三種類型,看電視:知識創新、技術創新以級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

9、科學家創新發明的例子

一、1901年:倫琴(德國)發現X射線

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二、1902年:洛倫茲(荷蘭)、塞曼(荷蘭)關於磁場對輻射現象影響的研究 

亨德里克·安東·洛倫茲填補了經典電磁場理論與相對論之間的鴻溝,是經典物理和近代物理間的一位承上啟下式的科學巨擘,是第一代理論物理學家的領袖。

他與同胞塞曼共享了1902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導出了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基礎的變換方程,即現在為人熟知的洛倫茲變換。

三、1903年:貝克勒爾(法國)發現天然放射性;皮埃爾·居里(法國)、瑪麗·居里(波蘭裔法國人)發現並研究放射性元素釙和鐳 

1903年,居里夫婦和貝克勒爾由於對放射性的研究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因發現元素釙和鐳再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因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兩獲諾貝爾獎的人。居里夫人的成就包括開創了放射性理論、發明分離放射性同位素技術、發現兩種新元素釙和鐳。

四、1904年:瑞利(英國)氣體密度的研究和發現氬 

瑞利以嚴謹、廣博、精深著稱,並善於用簡單的設備作實驗而能獲得十分精確的數據。他是在19世紀末年達到經典物理學顛峰的少數學者之一,在眾多學科中都有成果,其中尤以光學中的瑞利散射和瑞利判據、物性學中的氣體密度測量幾方面影響最為深遠。

五、1905年:倫納德(德國)關於陰極射線的研究

勒納德從1880年開始研究陰極射線,1892年,當時任赫茲助手的勒納德研製出了帶有「勒納德窗口」的陰極射線管,該裝置可以導引陰極射線離開電離空間,從而能夠進一步獨立地研究放電過程。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