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華碧的創業史
1、陶華碧的一些資料
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出生,籍貫貴州省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任貴州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表、貴陽市政治協商委員會常務委員、貴陽市南明區政治協商委員會副主席、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貴陽南明春梅釀造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陶華碧1989年開始專賣冷麵和涼粉。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用於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之後她看到了其中的潛力,便開始對麻辣醬進行了潛心的研究。經過幾年的反復嘗試,最終製成了風味獨特的「老乾媽麻辣醬」,受到了人們的贊譽和喜愛。陶華碧曾先後獲得「巾幗建功標兵」、「創衛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全國傑出創業女性等榮譽稱號。
2、即使面容已老,依舊是國民女神,老乾媽陶華碧是怎麼成功的?
一個不識字的農婦,一個從零到一,從一到所有,一個又爽又辣的微胖大媽如何帶領著自己的品牌走向國際化,如何把一罐辣椒醬做成國際尊貴調味品,為何會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女神,是怎麼的機遇又是怎麼樣的魄力,能夠幾十年一直傳承下來,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陶華碧出生於貴州偏僻的小山村,不識字的她更沒有上過一天學,自己的名字更是練習了很久才學會寫,二十歲結婚,生育了兩個可愛的孩子,有些愛她的丈夫,本應該是幸福美滿的生活,但不幸的是,丈夫生病早逝了,留下了她和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婆婆怕有人來追債,直接和剛遭受打擊的陶華碧斷絕了來往。
想要的一切就自己去爭取,自己去拼搏,女人也只有自己強大後便會變得完美。
人人都說女人不要太要強,不要太獨立,這樣會不招人喜歡,但如若自己不將生活的苦楚變成勇敢的動力,誰會在最無助之時幫我們一把呢?
任何人幫你靠的都會是情分,但是不幫你卻也是本分,所以與其等待著別人的幫助,不如靠著自己,成為自己太陽,有著屬於自己的光芒。
弱女子變為女強人,往往總是從直面生活的艱難開始,孤苦無依的陶華碧,必須將自己變強大,還有著孩子等待著她。
白天擺攤賣早餐,晚上熬夜做米豆腐,收工永遠都已經到了凌晨的一兩點以後,她去購買原材料,一個人扛著八十斤重的東西,路途有五公里,天氣炎熱的時候,她挑著扁擔,背著背簍做生意,一個背簍大概有一百斤左右,就這樣背壞了二十多個。
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不租門店呢,但是由於生活的艱苦,沒有資金來做這些。陶華碧靠著撿磚頭直到搭起來一個棚子,取名為實惠小吃店,就這樣的一個純手工小棚成為了她的第一個門店,也就是在這樣一個簡陋的棚子里誕生出了風靡全球的老乾媽辣醬。
也許一個人太久了從不敢奢望會有別人的心疼,最難熬的日子自己都已慢慢的扛過,只因為自己的背後空無一人可依靠,生活的背後或許都是比人熬不起的苦,雖然很苦,但最後總會很甜。
一開始辣醬的存在只是為了拌小吃,可以讓其他小吃口感更加的爽口,這一口的香辣,滿足著人體的味蕾,從路過的司機到附件的學生,個個都認准了陶華碧的辣椒醬,出完覺得不過癮,還常常順帶走一些,而陶華碧也總是豪爽的饋贈著,於是附近的小攤和飯店都會常常拖人將她的辣醬帶一些。
小吃的生意不見有多好,但這辣椒的買賣卻差點把陶華碧累垮,這樣的賠本買賣一直延續到,有人建議她,直接將小吃店改為專門做辣醬店,於是實惠小吃店改名為了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主營的就是自製的辣椒醬。
所有的女強人都是因為生活所迫,誰都不會生來就是強人,世界上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女強人,說好聽點所謂的女強人是堅強勇敢富力自主,所有的安全感都是自己所給與,但其實也許只是因為無人可以依靠,不敢倒下,如果有人早已為她們撐起了一片天,給到了足夠的安全感,又會是怎麼樣的呢。
兩年之後開了自己的第一家工廠,取名為老乾媽辣椒醬,那麼為何會取名為老乾媽呢,在陶華碧還在小棚時,常常會有窮學生來吃飯,看到這些孩子們就會想到自己的飢苦的童年,陶華碧會給學生賒賬不收他們的錢,看見孩子們的衣服破了還會主動給他們縫補,連最叛逆的孩子,都會喊她一聲干媽。
因為樂善好施,老乾媽的稱號就這樣慢慢的傳開了,老乾媽的名字直接印在了瓶身上,陶華碧質朴的品質也一點點的融入了小小的辣椒醬中。
切辣椒最難受的會是眼睛,早年工人最不願意干這項,陶華碧就自己首當其沖,自己的指甲因為長時間的攪拌而全部鈣化,更因為常年試吃辣椒醬有著很嚴重的口腔潰瘍,上火甚至是被燙傷從來都不曾好過,到後來每天只能喝著稀飯。
時光不會辜負努力的人,更會偏愛好好愛自己的人,而一個女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在於打扮的多餘花枝招展,而是骨子中特有的堅強,心靈中一直存著的善良。
不辜負時間,不辜負自己隨著公司越來越大,但她能將60%的人名記住,在公司,沒有人喊她董事長,都叫著干媽,多年來老乾媽的價格一直都不曾有著太大的浮動,一如最開始給人實惠的陶華碧,一年的收入可以達到幾十億,從自己靠著撿磚頭搭起的小棚到憑著一罐辣椒醬成為無數人心中的女神,一路走來,在充滿誘惑的世界中,也盡顯了一代企業的質朴品格。
有些企業就算發展到巔峰都不會上市,就如同老乾媽一般。
選擇走著家族企業,只為了運營求穩健,由於陶華碧的年齡逐漸老去,將公司傳給了兩個兒子,但看中經濟利益只能將成本一降再降,將原材料直接替換,導致口味的變化差異非常大,人們對於老乾媽也出現了熱議,銷售量也整體的下滑,品牌也遭受了高額的損失,無奈陶華碧再次重新回歸啟用了原來的配方,將大家所熟悉的味道再次面世。
就算老乾媽還是原來的老乾媽,但市場還會是原來的市場嗎?
不屑於打廣告的老乾媽一直以來都是在坐等經銷商自己上門,兒子接管後與潮牌的合同,卻也只能帶來業績的短暫增長。
家族企業模式真的可以持續下去嗎?沒有陶華碧的老乾媽還能夠基業長青嗎?未來的老乾媽還能一如既往的大火嗎?也許這樣的答案或許只有老乾媽自己可以回答吧。
而陶華碧一生卻也是一個傳奇人物,從一無所有的農婦到獨立自強的女強人,一路走來的不易,或許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女人必須要有掙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會有選擇的自由,或許努力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女強人,而是既可以安心的成為一個小鳥依人,又可以精彩的自力更新。
精彩的人生需要自己來創建,精彩的未來需要自己來給與,精彩的生活自己來充實。不做他人的公主,只做自己的女王,欲戴皇冠,必承其重。
3、「老乾媽」的詳細的成長歷史
1984年,陶華碧女士憑借自己獨特的炒制工藝,推出了別具風味的佐餐調料,令廣大顧客大飽口福,津津樂道。1996年批量生產後在全國迅速成為銷售熱點。
老乾媽是國內生產及銷售量最大的辣椒製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風味豆豉、風味雞油辣椒、香辣菜、風味腐乳等20餘個系列產品。在大多數國外購物網站上老乾媽都直接譯成"Lao GanMa", 也有譯成"The godmother"。
2012年7月,美國奢侈品電商Gilt 把老乾媽奉為尊貴調味品,限時搶購價11.95美元兩瓶(約7.74英鎊,摺合約79.1人民幣元)。美國「老乾媽」絕對算得上是「來自中國的進口奢侈品」。
(3)陶華碧的創業史擴展資料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
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陶華碧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
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
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
4、老乾媽的創始人是誰﹖老乾爹的創始人是誰﹖
老乾媽的創始人是:陶華碧
老乾媽特點是什麼:貴州人一個沒上過一天學、只會寫自己名字的農村婦女,卻創出了擁有十幾億元資產的全國知名企業。創造這個奇跡的人名叫陶華碧。說起她的名字,許多人茫然不知,但提起她的「老乾媽」辣醬,卻幾乎是家喻戶曉,盡人皆知。陶華碧1996年創建貴陽南明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老乾媽的來歷:未創建老乾媽品牌之前,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街邊,擺了一個路邊攤,專賣涼粉和冷麵。由於價格便宜、分量特別足,而且遇上真有難處的學生陶華碧就不收錢,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乾媽」。這是老乾媽品牌故事的源頭。
老乾爹的創始人是:鄧承俊
老乾爹特點是什麼:貴州老乾爹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一家以辣椒為主要原料、專業生產調味品的食品加工企業。先後開發出「風味豆豉、辣三丁、油辣椒、鮮剁椒」等二十多個辣椒調味品系列,產品投放市場至來,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俊仁牌」老乾爹辣椒品,由於辣味適度,美味可口,餐餐不離有著「辣得起、放不下」的美稱。
老乾爹的來歷:至於老乾爹,前身是貴陽流花飯店。據「老乾爹」總經理鄧承俐稱,在上世紀80年代初,因其中一位老師傅常被顧客稱為『老乾爹』因此而得名。
5、老乾媽陶華碧是多少歲開始創業的
是很大的年紀才開始的,快30多歲吧,創業本身就是艱難的,但是要慢慢來,耐心一點好好做,先選好方向,然後努力堅持下去,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的。
6、老乾媽的發展歷史
陶華碧出生在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由於家裡貧窮,陶華碧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那年,陶華碧嫁給了貴州206地質隊的一名地質普查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丈夫病重期間,陶華碧曾到南方打工,她吃不慣也吃不起外面的飯菜,就從家裡帶了很多辣椒做成辣椒醬拌飯吃。經過不斷調配,她做出一種很好吃的辣椒醬,這就是現在「老乾媽」仍在使用的配方。
丈夫去世後,沒有收入的陶華碧為了維持生計,開始晚上做米豆腐(貴陽最常見的一種廉價涼粉),白天用背篼背到龍洞堡的幾所學校里賣。
由於交通不便,做米豆腐的原材料當時最近也要到5公里以外的油榨街才能買到。每次需要采購原材料時,她就背著背篼,趕最早的一班車到油榨街去買。由於那時車少人多,背篼又佔地方,駕駛員經常不讓她上車,於是她大多數時候只好步行到油榨街,買完材料後,再背著七八十斤重的東西步行回龍洞堡。由於常年接觸做米豆腐的原料――石灰,她的雙手一到春天就會脫皮。
1989年,陶華碧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貴陽公幹院的大門外側,開了個專賣涼粉和冷麵的「實惠飯店」。「說是個餐館,其實就是她用撿來的半截磚和油毛氈、石棉瓦搭起的『路邊攤』而已,餐廳的背牆就是公幹院的圍牆。」當時餐館的老主顧韓先生20年後對這個餐館的記憶依舊清晰。
陶華碧做的米豆腐價低量足,吸引了附近幾所中專學校的學生常常光顧。久而久之,就有不少學生因為無錢付賬,賒欠了很多飯錢。陶華碧通過了解,對凡是家境困難的學生所欠的飯錢,一律銷賬。「我的印象是她只要碰上錢不夠的學生,分量不僅沒減反還額外多些。」韓先生回憶道。
在「實惠飯店」,陶華碧用自己做的豆豉麻辣醬拌涼粉,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要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可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
有一天中午,陶華碧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去看看別人的生意怎樣,走了十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每家的生意都非常紅火。陶華碧找到了這些餐廳生意紅火的共同原因――都在使用她的麻辣醬。
1994年,貴陽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陶華碧近乎本能的商業智慧第一次發揮出來,她開始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這些贈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最佳廣告形式,「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公幹院大門外的「實惠飯店」購買。
對於這些慕名登門而來的客人,陶華碧都是半賣半送,但漸漸地來的人實在太多了,她感覺到「送不起了」。1994年11月,「實惠飯店」更名為「貴陽南明陶氏風味食品店」,米豆腐和涼粉沒有了,辣椒醬系列產品開始成為這家小店的主營產品。
盡管調整了產品結構,但小店的辣椒醬產量依舊供不應求。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和貴陽南明區工商局的幹部開始游說陶華碧,放棄餐館經營,辦廠專門生產辣椒醬,但被陶華碧乾脆地拒絕了。
陶華碧的理由很簡單:「如果小店關了,那這些窮學生到哪裡去吃飯」。「每次我們談到這個話題的時候,她都是這樣說,讓人根本接不下去話,而且每次都哭得一塌糊塗」,時任龍洞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的廖正林回憶當時的情景說。
讓陶華碧辦廠的呼聲越來越高,以至於受其照顧的學生都參與到游說「干媽」的行動中。1996年8月,陶華碧借用南明區雲關村村委會的兩間房子,辦起了辣椒醬加工廠,牌子就叫「老乾媽」。剛剛成立的辣醬加工廠,是一個只有40名員工的簡陋手工作坊,沒有生產線,全部工藝都採用最原始的手工操作。
「老乾媽」員工回憶說,當時搗麻椒、切辣椒是誰也不願意做的苦差事。手工操作中濺起的飛沫會把眼睛辣得不停地流淚。陶華碧就自己動手,她一手握一把菜刀,兩把刀掄起來上下翻飛,嘴裡還不停地說:「我把辣椒當成蘋果切,就一點也不辣眼睛了,年輕娃娃吃點苦怕啥。」
(6)陶華碧的創業史擴展資料:
一開始,食品商店和單位食堂都不肯接受這瓶名不見經傳的辣椒醬,陶華碧跟商家協商將辣椒醬擺在商店和食堂櫃台,賣出去了再收錢,賣不出就退貨。商家這才肯試銷。
一周後,商店和食堂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竟然很快又脫銷了。陶華碧開始擴大生產,她給二玻的廠長毛禮偉打了一個的電話:「我要一萬個瓶子,現款現貨。」
無論是收購農民的辣椒還是把辣椒醬賣給經銷商,陶華碧永遠是現款現貨,「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從第一次買玻璃瓶的幾十元錢,到現在日銷售額過千萬她始終堅持這個原則。「老乾媽」沒有庫存,也沒有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只有高達十數億元的現金流。
7、陶華碧的介紹
陶華碧,女,漢族,1947年1月出生貴州省,籍貫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老乾媽麻辣醬創始人。1947年1月,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2018年10月,被中央統戰部、全國工商聯推薦為改革開放40年百名傑出民營企業家。2019年8月29日,被授予「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7)陶華碧的創業史擴展資料:
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中國著名辣椒製品品牌創始人「老乾媽」陶華碧表示:「『老乾媽3年繳稅8個億,實現31億元人民幣的產值,帶動兩百萬農民的致富,我還是按照我的知識來辦事。」
2016年兩會,貴州團代表「老乾媽」陶華碧請假,因為身體原因,沒有來北京參加全國人代會。
2017年全國兩會,陶華碧再度因身體原因缺席。
8、陶華碧的個人經歷
陶華碧出生於貴州省湄潭縣一個偏僻的山村。
1989年,她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後來,她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她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
1996年7月,她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
1997年6月,「老乾媽麻辣醬」經過市場的檢驗,在貴陽市穩穩地站住了腳。
1997年8月,「貴陽老乾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正式掛牌。陶華碧派出去的管理人員陸續回來後,很快就使公司逐步走上了科學化管理的道路。
陶華碧由於家裡貧窮 ,從小到大沒讀過一天書。20歲時,她嫁給了206地質隊的一名隊員;但沒過幾年,丈夫就病逝了,扔下了她和兩個孩子。為了生存,她去外地打工和擺地攤。
1989年,陶華碧用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一點錢,在貴陽市南明區龍洞堡的一條街邊,用四處撿來的磚頭蓋起了一間房子,開了個簡陋的餐廳,取名「實惠餐廳」,專賣涼粉和冷麵。為了佐餐,她特地製作了麻辣醬,專門用來拌涼粉,結果生意十分興隆。有一天早晨,陶華碧起床後感到頭很暈,就沒有去菜市場買辣椒。誰知,顧客來吃飯時,一聽說沒有麻辣醬,轉身就走。這件事對陶華碧的觸動很大。她一下就看準了麻辣醬的潛力,從此潛心研究起來。經過幾年的反復試制,陶華碧製作的麻辣醬風味更加獨特。很多客人吃完涼粉後,還買一點麻辣醬帶回去,甚至有人不吃涼粉卻專門來買她的麻辣醬。後來,她的涼粉生意越來越差,而麻辣醬卻做多少都不夠賣。一天中午,她的麻辣醬賣完後,吃涼粉的客人就一個也沒有了。她關上店門,走了10多家賣涼粉的餐館和食攤,發現他們的生意都非常好。原來就因為這些人做佐料的麻辣醬都是從她那裡買來的。第二天,她再也不單獨賣麻辣醬。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陶華碧舍棄了苦心經營多年的餐廳,1996年7月,她租借南明區雲關村委會的兩間房子,招聘了40名工人,辦起了食品加工廠,專門生產麻辣醬,定名為「老乾媽麻辣醬」。辦廠之初的產量雖然很低,可當地的涼粉店還是消化不了,陶華碧親自背著麻辣醬,送到各食品商店和各單位食堂進行試銷。不過一周的時間,那些試銷商便紛紛打來電話,讓她加倍送貨;她派員工加倍送去,很快就脫銷了
從1997年後,假冒「老乾媽」的產品多達五六十種,造假地遍及貴州、湖南、四川、陝西、甘肅等地。老乾媽一度被逼到生死存亡的關頭。公司派出了一批又一批打假人員。打假太忙,顧不上吃飯,她就買兩個饅頭,用自家的豆豉辣椒拌著吃。造假者四處隱藏,為了找到證據,半夜三更也要出去偵查。在所有的假冒者中,湖南華越食品公司生產的「老乾媽」最為「理直氣壯」。這是因為,他們有「合法」的注冊商標。從1996年開始到1998年,老乾媽多次向國家工商局商標局商標注冊申請。可是,均以「『干媽』為普通的人稱稱謂,故老乾媽用作商標缺乏顯著特徵」的理由被駁回,可是,盡管華越公司的產品出自老乾媽之後,盡管除了瓶貼上陶華碧的頭像被換成了「劉湘球」的老太太頭像、生產商為唐蒙食品廠與華越公司外,其餘裝潢包裝甚至老乾媽公司專門請人題寫的「老乾媽」字樣,均原封不動照搬正品「老乾媽」的設計,卻在1998年第一次申請商標注冊就獲得成功,而此後,貴州老乾媽才「委屈」地也獲得了注冊商標。馬拉松一樣的訴訟一直持續到2001年3月20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於判決華越食品有限公司停止在風味豆豉產品上使用「老乾媽」商品名稱、停止使用與貴陽「老乾媽」公司生產的「老乾媽」風味豆豉瓶貼相近似的瓶貼、賠償貴陽「老乾媽」公司經濟損失40萬元、在一家全國發行的報紙上向貴陽「老乾媽」公司致歉。終審判決兩年多後,國家商標局於2003年5月21日裁定:「老乾媽」首先由貴陽「老乾媽」公司使用於其生產的風味食品,核准注冊貴陽「老乾媽」公司的「老乾媽」商標,駁回華越公司注冊「老乾媽」商標的申請。撤銷華越食品公司注冊的「劉湘球老乾媽及圖」商標。該訴訟,卻在經濟界和法律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和王蒙等六大作家訴世紀互聯著作權案、北大方正「陷阱取證」案、奧林匹克五環標志案等被並稱為北京高院知識產權十年經典案件。
陶華碧在經營實惠飯店時,有一次,時任南明區區長的蔣星恆得知她在經營中遇到困難,專程去「微服私訪」。在飯店門口,蔣星恆對陶華碧說:「老乾媽,你放心發展,有什麼困難,我們幫助你。」陶華碧不知道來者是誰,還以為對方是個「菜農」,奇怪地反問:「你是幫我抬呢還是幫我扛哦。」在老乾媽公司的發展歷程中,貴州省各級政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從貴州省領導的關心到貴陽市南明區領導親自與公司人員奔赴打假第一線。在自身的努力和政府的支持下,老乾媽公司已經成為繼「貴州茅台」、「黃果樹」、「貴州神奇」之後,貴州省又一張品牌。據統計,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公司在貴州省7個縣建立了28萬畝的無公害辣椒基地,形成了一條從田間延伸到全球市場的產業鏈。「老乾媽」成名了,不斷有其他省、市邀請她到外地辦廠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優惠政策,陶華碧都拒絕了。她說:子子孫孫都要留在貴州發展,要在貴州做大做強,為貴州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