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怎麼創新
1、個人如何實現創新
轉載以下資料供參考
如何開拓創新
一、開拓創新要有創造意識和科學思維
1、強化創造意識: (1)創造意識要在競爭中培養 (2)要敢於標新立異:第一要有創新精神,第二要有敏銳的發現問題的能力,第三要有敢於提出問題的勇氣。 (3)要善於大膽設想 :第一要敢想,第二要會想。 2、確立科學思維: (1)相似聯想(2)發散思維(3)逆向思維(4)側向思維(5)動態思維
二、開拓創新要有堅定的信心和意志
1、堅定信心,不斷進取 2、堅定意志,頑強奮斗 3、當創新活動誤入歧途,需要調整方向時,它能夠強迫自己「轉向」或「緊急剎車」
2、我們需要怎樣的創新
中國創造不了價值,第一是缺少土壤,這個土壤就是產權保護制度。在矽谷,大家拚命地加班,說不定哪天就一夜暴富了。我有一個朋友,當年我去美國的時候,他的公司比華為還大,他抱著一夜暴富的想法,二十多年也沒暴富。但像他一樣的千百萬美國人,有可能就這樣奮斗畢生,也有可能會擠壓出某一個人的成功,比如喬布斯,比如扎克伯格。也就是說,財產保護制度,讓大家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可能性。異軍從何突起沒有產權保護,創新的沖動就會受抑制。Facebook的出現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但要是在中國出現的話,有可能被拷貝抄襲多遍,不僅原創者會被拋棄,連最先的抄襲者也會家破人亡。但在美國有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你是不能抄的,你抄了就罰你幾十億美元。這么嚴格的保護制度,誰都知道不能隨便侵犯他人。實際上保護知識產 權是我們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別人用來打壓我們的手段,如果認識到這一點,幾十年、上百年後我們國家的科技就有希望了。科技不是一個急功近利的問題,一個理論的突破,構成社會價值貢獻,需要二三十年。雅各布突破CDMA的時候是上世紀60年代,是我們搞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我們怎麼能一看到高通(微博)賺錢了,就感慨怎麼我們不是高通呢?二三十年前我們還在搞文攻武衛,高通CEO那個時候,流行誰讀書誰愚蠢,所以我們今天把心平靜下來,踏踏實實做點事,也可能四五十年後我們就有希望了。但是現在我們平靜不下來。中國的大學教授,要比論文數量,但又產不出這么多來,就只能去抄,抄論文還能有什麼創新獲得諾貝爾獎呢?我們必須要改變的是學術環境。在我們公司的創新問題上,第一,一定要強調價值理論,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一定是為了創造價值。但未來的價值點還是個假設體系,現在是不清晰的。我們假設未來是什麼,我們假設數據流量的管道會變粗,變得像太平洋一樣粗,建個諾亞方舟把我們救了,這個假設是否准確,我們並不清楚。如果真的像太平洋一樣粗,也許華為押對寶了。如果只有長江、黃河那麼粗,那麼華為公司是不是會完蛋呢?這個世界上完蛋的公司很多,北電就是押寶押錯了。中國的小網通也是押錯寶了,押早了。小網通剛死,寬頻就來了。英雄常常是生不逢時。有一些人性格很剛烈,大家不認同,如果生在抗戰時代說不定就是英雄,說不定就能當將軍。我們是從人類社會的需求和價值基礎上,假設將來數據流量會越流越大,但這不一定符合社會規律。馬克思理論假設的前提是那時候沒有汽車、沒有飛機,他說的物質極大豐富,准確定義是什麼呢?因為馬克思沒有拿出標準的數學公式來,我們還以為有更高的標准。所以我們現在的假設是要接受長期批判的,如果假設不對,那我們就要修正。首席科學家要決定帶領我們往哪裡突破。第二,在創新問題上,我們要更多地寬容失敗。寬容失敗也要有具體的評價機制,不是所有的領域都允許大規模失敗。我們是高端研究領域,模糊區域更多。有一些區域並不是模糊的,就不允許他們亂來,比如說工程的承包等都是可以清晰數量化的,做不好就說明管理能力低。但我們進入的是模糊區域,我們不知道它未來會是什麼樣子,會做成什麼。因此,在思想上要放得更開,你可以到外面去喝咖啡,與人思想碰撞,把你的感慨寫出來,發到網上,引領一代新人思考。也許不只是華為看到你了,社會也看到你了。當你的感慨可以去影響別人時,別人就順著一路走下去,也許他就成功了。所以在創新問題上,更多的是一種承前啟後。作為科學家,也許你對人類的預測,你最終也看不見,但是我覺得這並不一定錯誤。比方說中國人吳仲華在上世紀50年代寫了渦輪機械三元流動的方程,發表了論文。英國按照這個理論做了第一代斯貝發動機。粉碎四人幫後,鄧小平訪問英國,問我們可不可以引進生產,英國說可以呀,小平很高興,就站起來向英國科學家致敬。而英國的所有科學家都站起來向中國致敬,因為這個技術是中國發明的。這時吳仲華正在湖北五七幹校養豬。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漢語拼音。1979年,復旦(微博)大學教授周有光認為要到國際標准化組織去陳述中國對文字的觀點,別人就邀請他去了。上飛機之前,單位告訴他,因為你是外方邀請的,單位不負責所有差旅費。於是,他一分錢補貼也沒有就去了巴黎。他用了三年的努力,從國際標准化組織那兒爭取到中國要使用的拼音文字。不然,我們的漢字就無法融入電腦時代。因此,要構成一個突破,需要幾代人付出極大的努力。現在到處都在討論自主創新的問題,我特別不同意,為什麼一定要自主?自主就是封建的閉關自守。我們為什麼要排外?我們能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嗎?我們在創新的過程中強調只做我們有優勢的部分,別的部分我們應該更多地加強開放與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可能構建真正的戰略力量。我非常支持異軍突起的創新,但要在公司的主航道上才好。所以,一定要避免建立封閉系統,而是要建立一個開放的體系,特別是硬體體系更要開放。不開放就是死亡。
3、說明我們應該如何創新
創新是需要自己努力為前提,萬事不能急於一時,保持神秘的感覺,創新力是經歷很多的實踐之後再不斷的進步。作為我們宇宙的精靈應該不斷的以自我的努力趨勢為主觀條件,不斷的進取。
4、中國應該如何創新?
一個勁兒的沖進新晶元
新產品創新
特別是核心技術
5、請你談談在當今創新的時代你應該如何做?
在當今創新的時代,個人也應該順應時代潮流,增強自己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創新是建立在知識的基礎之上的,所以一定要提高自己的科學文化水平。
6、作為中學生,應該怎樣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①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全面提高自身素質,為創新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②全面提高個人素質,勤奮學習,用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③要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把創新熱情與科學求實的態度結合起來,勇於創新實踐。④要從小發明、小創造做起。
7、都說教學需要創新,那到底該如何創新呢?
但一旦推廣就弊病百出,專家要吃飯,但也不能亂折騰。為教學是涉及深厚的人際關系,如學生的情緒、情感等以及學生的主觀價值,社會文化的影響等。不要推廣專家們的所謂「經驗」或方法。讓老師系統的給孩子們講知識吧,那樣的話,大部分孩子就不用往補習班裡跑了。
孔子是採用的因材施教、啟發式教學,你能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管用,需要創新嗎?問題是,國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各級地方管理者機械地扭曲成一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去除跟風與過多或者無效的「刷題「,使教學回歸正常軌道爭取更多實效才是上策。
只有順應時代潮流,與時俱進 ,不斷的探索與追求, 不斷的思考與創新, 才能使我們的教育事業欣欣向榮 。現在的學生既不預習、也不復習,提前一周安排預熱的相關觀影課外作業也不完成,提問?浪費課時!他們的超前理念是我們在現實中無法實踐的。有時學習看起來很熱鬧,很新穎,但是回到學校後發現不實用。
創新應有度,一味追求創新就會走向形式主義,可能會適得其反,妨礙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比如在中小學用到的分組教學,核心是「組內互助、組間競爭」,讓學生形成團隊作戰,形成競爭模式。但是,嘗試過的人,總結出了經驗,是能在受限之內,不出差錯的輕松完成砍樹任務。是人類提高勞動生產分工協作效率的必然選擇。那麼,教育具有哪些特點呢?
創新無非就是領導要的政績,其實根本就沒有任何作用。無論怎樣創新,知識點還是那麼多。能適應職場環境,畢竟應用型大學畢業生主要走向就是就業,考驗深造的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