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矽谷創業簽證

矽谷創業簽證

發布時間: 2021-04-23 10:04:46

1、矽谷為什麼只能產生在美國

矽谷誕生的前因後果


剖矽谷之謎,就要先講講矽谷誕生的前因後果。矽谷誕生在二戰之後,那時候斯坦福大學並不像今天這樣有名。在矽谷旁邊,或者離矽谷比較遠的地方,有另外一所
大學,當時已經非常好了,就是今天的UC伯克利。這裡面我想講三個人,第一個是奧本海默,第二個是勞倫斯,第三個人叫康普頓。第一個人是原子彈之父,後兩
個人是當時他下面兩個主要的組的負責人,這兩個人都是諾貝爾獎獲得者。所以可以說,沒有UC伯克利,就沒有原子彈的成功,這是當時伯克利的研究水平。事實
上到了二戰後,斯坦福基本上就要破產了,當時那裡沒有一個好大學,矽谷還比較荒涼,雖然有一些無線電的行業,但是要破產了。二戰後,它就處在這樣的情況
下。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過了60年,出現了這么一個繁榮的地區。

我們中國人講,什麼東西都是天時,地利,
人和。所以我們就套用這個公式。先說天時,1952年,IBM決定製造計算機。我們都知道,1947年人類發明了第一台電子計算機,當時電子計算機的發明
是政府行為,就跟原子彈一樣。但是到戰爭結束以後,政府就放開了,因為沒有市場化發展會比較慢,放開由企業去幹了。IBM當時正好是老華生退休,小華生上
台,他想做一些新的事情,所以就做計算機。早期存儲是紙帶或者卡片,所以要做一個新的磁存儲。既然要做一個新的東西,他當時就有一個想法,就是乾脆遠離這
個本部。因為當時IBM已經是個不小的公司了,所以會受整個官僚體制的影響。他們在聖荷西南邊成立了一個聖荷西研究中心,所以,最早IBM為矽谷帶來了計
算機。

接下來我講一下斯坦福大學,它是個私立大學。美國的私立大學是沒有政府支持的。當時,老斯坦福留下
了一個遺囑,這個遺囑里有三條:第一,這個學校不要搞宗教;第二,這個土地永遠不能賣;第三,我們不收學費。但是第三條很快就支持不下去了,因為不收學
費,就靠他一點點的遺產是不夠的,後來就開始收學費了,一門課10美元。到二戰的時候,接一點政府項目能維持,二戰以後基本上就要破產了。當時工學院院長
特爾曼研究斯坦福的遺囑,發現了一個漏洞,說這個地不能賣,但是沒有說不能長期出租。美國有個法律說地可以租99年,而且還可以續租。他就用這種方式,創
造了一個斯坦福科技園,當時因為有一些科技公司想到加州開一個點,因為太平洋的經濟起來,尤其當時朝鮮戰爭以後,對日本的貿易起來了。所以,第一批進駐斯
坦福科技園的公司有惠普、柯達,還有一個軍火商洛克希德馬丁。這個被認為是矽谷的起源。特爾曼後來當了斯坦福的副校長,也被稱為矽谷之父。


了天時、地利,就要有人。中國說人和,這里恰恰有一個特點,就是人不和。到50年代的時候,貝爾實驗室有一個很著名的科學家叫夏克利,他發明了晶體管,獲
得了諾貝爾獎。到了50年代末,他跟大部分的中國人一樣,因為媽媽年紀大了,希望他回家照顧,他就離開了美國東部,到了舊金山灣區。因為他的名氣很大,就
成立了一個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招納了一批賢才。但是夏克利有兩個特點,第一,他不是一個好的合作者,他跟誰都合不來,後來他到斯坦福大學當教授,跟
所有的同事也合不來;第二,他也不是個好老闆。他手底下很多人還很能幹,結果,就有8個人決定,咱們乾脆當叛徒。這8個人里的幾個人後來非常有名,一個叫
諾伊斯,這個人兩度和諾貝爾獎失之交臂。另外一個很有名的人就是摩爾。諾伊斯、摩爾後來又創立了英特爾公司。還有一個人叫克藍納。這8個人就當了叛徒,所
以「叛逆」這個詞在矽谷不是個壞詞。

他們出來以後,有一個從東部來的風險投資人叫洛克,洛克就給這8個人
投了錢,成立了仙童公司。這個錢是從哪來呢?是東部一個有錢的家族,這個家族叫菲爾柴爾德,這個公司用他的名字命名,諾伊斯當了CEO。仙童公司具體說來
就是發明了半導體。仙童公司今天可能很多人都沒有聽說,但是這個沒有關系,我們這里有幾個數據,說明它對整個矽谷和全世界半導體的影響力,第一個數字是
60%,全世界半導體的精英老大聚集在一起開會,互相之間茶歇一聊,60%的人都在仙童公司各個年代工作過。第二個數字是92,仙童公司後來不斷的拆分,
拆分出來92家上市公司。第三個數字是2.1萬億,這92家上市公司,如果把市值加起來是2.1萬億,這個數足以和金磚四國的巴西、俄羅斯、印度的國家
GDP相媲美。但是有趣的是,在矽谷,仙童公司如果按照美國東部的發展,它可能長成另外一個AT&T或者IBM,但實際上他沒有變成這樣,而是變
成了無數個小公司,這個母雞不斷生蛋,生完以後自己變得很小,但是整個地區起來了。所以將來如果有領導辦科技園,你要想,你寧可不要一家大公司,而是出
92家上市小公司,把這個地區帶動起來,就是一個不錯的事情。這個也是矽谷名字的來源,因為有了仙童,有了半導體,半導體用的是硅,所以這個詞就出現了。
60年代末半導體已經方興未艾了,「矽谷」這個名字是70年代才出來,而且是媒體創造的。

到1967年的
時候,半導體已經很發達了,仙童公司的8個創始人之一摩爾就提出了摩爾定律。提出摩爾定律以後,他就說,半導體的性能在今後會每兩年差不多翻一番,當時沒
有太多人信。而且菲爾柴爾德家族是投資人,他還是大股東,雖然摩爾和諾伊斯都是主要的管理者,但是這個家族又派來了好多的職業經理人,職業經理人有時候也
有問題,比較短視,看報表,看營收,看KPI,沒有長遠的眼光。摩爾已經說了,將來大規模集成電路會飛快的發展,但是仙童的動作非常緩慢,諾伊斯也覺得沒
有太多辦法改變現狀。他當時就又找洛克,就是當時給仙童投資的人。洛克是菲爾柴爾德家的朋友,他找洛克說,我和摩爾打算出來再重新做公司,開始他們希望要
1000萬美元,後來根據洛克的估算,500萬美元就夠了。洛克問,你們要做什麼?他說,我們要做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因為一年前摩爾已經預測了,這個將
來的發展是不得了的。洛克當時乾的一件事(這種做法是矽谷後來成功的很重要原因)就是替這兩個人保密,他不能告訴菲爾柴爾德家族,雖然原來那些錢是從那兒
來的。洛克說,因為只有你們兩個人,我找了一個小夥伴,就是安迪格羅夫。當時安迪格羅夫死活就不願意離開仙童,經過反復勸說才同意和他們合夥。後來安迪格
羅夫講,這是他一輩子做的最正確的決定。矽谷就這樣誕生了。

在矽谷誕生後不久就出現了一個問題,由於很多
半導體公司在這里出現了,成本有所上升,然後就培養出第一批的工程師。其實早在60年代末,矽谷的半導體業就要開始外移,1967年左右,大概有30多個
台灣的工程師回到台灣,包括台積電的那幾個創始人。到1968年,就有1000多人跑回去了,外移的速度很快。後來人家說,這個地方會不會衰落?這個事反
而沒有發生,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80年代的時候,它的半導體已經很衰落了,80年代全世界最大的三家半導體公司NEC、東芝和日立都是日本公司,英特
爾第四,摩托羅拉第五,但是矽谷沒有成為底特律,用我的話說是它變「軟」了,變成了「軟體谷」」,或者是「生物谷」,後來是「互聯網谷」,而且這個東西反
過來帶來了半導體的復甦。從表面上看,由於摩爾定律的作用,使得處理器晶元的性能不斷提高,它進入個人市場就成為一種可能性。但是假設當時計算機,哪怕變
得再便宜,如果比這個櫃子大,這個東西又很耗電,放到你們家,就算白給你,你也不會要的,因為你拿它要干什麼,所以一定要有個人的應用軟體。在這個時候風
險投資起了很大的作用,原來半導體公司里有很多做軟體的,現在你出來做個人軟體,這樣的話這個產業就完整了,光有PC硬體是沒用的。這個變化導致了矽谷從
硬體到軟體的轉變。

矽谷成功的最終奧秘是什麼?

奧秘之一:背叛,以及對背叛的寬容。


們仔細分析從矽谷誕生的偉大的公司,比較早的有太陽公司,後來是思科、雅虎、Google,他們都是從現有的機構孵化出來的。關於這些小的創業公司,不要
聽他們講表面的車庫的故事,先決條件就是你對叛逆要有寬容,這種寬容不是所有地方都有的。比如電商到淘寶去工作,就要求你將來不能跳槽到京東。又比如新澤
西是美國科技人員最集中的地區,但是自打有了AT&T以後,就再也沒有大公司出現了,因為你的東西都屬於AT&T。李開復從微軟跳到谷歌
的時候,當時打這個官司,谷歌就想把這個官司從西雅圖挪到加州去打,因為只要挪到加州,官司就不用打了,因為你可以說,李開復除了做IT,他什麼都不會。
所以這是加州矽谷對叛逆的寬容,公司乾脆就不限制他了。

第二就是保護商業秘密。比如原來你在雅虎,後來到了Google,不會有人問你在雅虎是怎麼做的,這件事是絕對不能問的,他可以做,但是你不能問。在矽谷,對商業秘密的邊界是有把握的,這是它的特點。


有一個特點是加州的法律鼓勵挖牆角。大概半年前有一個新聞,加州政府告蘋果、Google、英特爾和思科幾家公司,告的理由很奇怪,我看你們四家公司很少
互相挖角,所以你們底下有秘密的協議,你們不互相挖角就破壞了競爭,所以州政府要罰你們。從另一方面來說,矽谷鼓勵競爭。這其實是對我們過去宣傳了很久的
現代工業企業制度的一個顛覆,也就是大機器生產時期制度的一個顛覆,所以這是後工業時代的一個特點。

講一
個具體的案例,這也是我投的一家小公司,是做移動安全的。這個公司原來幾乎所有的人都是從一家上市的信息安全公司里出來的,它的第一個投資人就是原來這個
上市公司的CEO。這個事很奇怪,他做的東西跟原來公司的技術是相同的,原來的老闆還去做他的投資人,為什麼是這樣一個特點呢?其實不難理解,第一,你告
他也告不倒;第二,這種大的上市公司,他的競爭對手可能是賽門鐵克或者思科、Juniper這樣的公司,在矽谷經常有蛇吞象的事情,這種公司一旦起來以
後,我作為你的投資人,保留優先收購它的權利,你做死了就算了,這個錢我就算白投了,你要做成以後,我優先收購回來,我再針對賽門鐵克、思科這些公司的競
爭中還保持優勢。所以你雖然離開了我,還是我這個系統內的人。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像仙童這樣的公司不斷分化,導致了矽谷很難出現一個在地區上說一不二的像
AT&T、IBM的大公司,但是它帶來了一個結果:它使整個行業都起來得非常快。在這個前提下,因為不斷的分出一些公司,我隨時可以收購回來,我
既然可以收購我自己投的公司,我也可以收購別人的公司,那麼就造成了並購的蜂起。這是矽谷公司一個重要的手段,他不是什麼事都做,但是他看到一個新的技
術,或者一個新的公司,對自己核心的產業或者對自己轉型有用的時候,他就開始並購。

甲骨文這個公司,過去
20年他自己的技術開發是很少的,他所有新的業務都是通過並購獲得的,他基本上就是個並購機器;谷歌是被認為一個非常有創新力、很偉大的公司,但事實上它
很多新的業務也是並購來的,但是他善於吸收和發揚光大,這是這兩家公司的特長。比如谷歌地球,他最早是並購了一個幾十個人的小公司,然後在那個基礎上發展
起來的。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是並購過來的,並購以後谷歌給了它很多資源,它現在是一年50億美金的營業額,而且增長很快,但是它的起源是並購。
安卓就更不用說了,這是一個當時十幾個人的小公司,谷歌投入了很多資源,把它變成今天全世界最風行的操作系統。前一陣它為什麼花30億美元買Nest,這
些東西都是他將進入的相關新行業。

講到並購,就要講到另外一個話題,就是跟文明的關系。德國、法國、日本
的並購都不多,英美比較多,商業文明或者海洋文明的國家比較多,原因是什麼呢?商業文明是強調做生意,你賣我買或者你買我賣,咱們兩個人是交換,通過交
換,你得到你需要的,我得到我需要的,我們互利互惠,這是很重要的特點。為了做到這一條,要有幾點:第一,我做這個東西,我爭取把這個東西做到什麼人都能
用,然後賣到全世界;第二,我一定不要去做所有的東西,東西可以買。

農業文明是什麼呢?小農長大就是大
農,農業庄園里什麼都有,自己可以生產,不是為了交換的,是為了自己使用,自成體系,這是農耕文明的一個特點。中國過去30年完成了從農業到早期工業化,
然後到大生產、現代工業以及到後工業時代。但是很多思維不可能變得這么快,所以導致很多企業什麼都做,都是跟這些特點有關。

接下來可以看看矽谷企業的一些特點。我們過去說,企業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件事被日本企業做到了極致,講究員工忠誠,公司也管你一輩子。在矽谷,是一個商業時代的交換,你個人從公司獲得你所需的,從你這兒獲得我所需的。有些時候人是核心的,公司不是核心。


們過去接受的教育是,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要整合,要打造成航空母艦,要百年老店,要基業長青。一個公司要盡可能不斷的一遍一遍的轉基因,這一次大潮趕上
以後,還要趕上下一次大潮,這是好多現代的管理者在考慮的問題。但是,矽谷恰恰不是這樣的。所以今天我想把這個三角形完全倒過來。

在矽谷,首先人是核心,不是企業是核心。


有名的矽谷風險投資人約翰杜爾說,風險投資的作用就是讓工程師合法的暴富起來。什麼叫暴富呢?他又給了一個解釋,他們要比毒品販子還有錢,但是這個收入是
合法的。這也就導致了一些公司內核心員工的薪酬不是走標準的模式,這兩個人看上去資歷差不多,可能一個人的薪酬是另一個的5倍。整個商業體系的核心由公司
轉變成人,這是一個倒三角。

我們過去理解,風險投資就是你要辦公司沒有錢,我給你錢,這是風險投資,這只
是一方面,它還有很多作用,很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挖牆角。比如你有一個主意找投資人,他覺得你的主意不好沒給你錢。但他覺得你這個人還不錯,他就拿本記在
上面。接下來到另外一個人辦公司的時候,他缺人,他就找你來干,給你多少股份。這就是風險投資的另一個作用。事實上很多矽谷中等的公司,就是融資融到A
輪、B輪的,他們的CEO都是風險投資幫著找到的。為什麼他要這么做?風險投資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他認為,每到一次技術革命的時候,有兩個做法,一個
是在現有的公司進行技術改造,趕上這次技術革命,大家如果是大企業的負責人,你會發現這個阻力在公司內是相當大的,是很難的一件事。風險投資的人說,我把
舊房子的磚頭拆了,蓋一個新宮殿,要容易得多,磚頭還是要磚頭,但是做的事已經不一樣了。所以在他們看來,引領下一代技術革命的公司,不一定非要是前一代
成功的公司。

原來我們說,現代工業企業制度是這么一個金字塔,人是其中的一部分。日本的公司就是這樣。而
在矽谷,你每天聽到的都是這個故事:你如果做成了,所有人都把你舉起來,你就成為英雄。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故事,才讓那些年輕人前赴後繼的往這兒跑,雖然真
正成功的人並不多,失敗占絕大多數,但因為有這樣神奇的故事,才真正營造了一個創業的環境。對比美國另外幾個高科技很集中的地區,波士頓地區,紐約和新澤
西附近地區,包括西雅圖,其實缺乏的是這樣的環境,並不是缺乏技術人員。這是第一個奧秘,叛逆和對叛逆的寬容。

奧秘之二:多元文化。


元文化有時候是好東西,有時候不是好的東西。但是如果能賣到全世界的一個產品,常常是多元文化的融合產物。iPhone也一樣,為什麼在世界上這么好賣,
不是喬布斯自己拍腦袋想出來的,他個人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產物,他在印度住過比較長的時間,去過很多次日本,「少就是多」的這個簡潔設計是完全根據東方文
化的形態來的。
矽穀人口是這樣分布的,白人佔50%多一點,亞裔佔30%,西班牙籍佔10%左右。在矽谷中心的一些地區,亞裔佔到
50%以上。國際化、多元文化本身,在世界上大部分時候,並沒帶來好處,而是帶來矛盾的。為什麼在矽谷地區,多元文化總體來講帶來的是好處而不是矛盾呢?
這里有很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好奇;第二是寬容。好奇是什麼意思呢?矽谷這些地方都是一些非常有冒險精神的年輕人喜歡去的地方,這些年輕人思想里沒有太多根
深蒂固的傳統思想,他對新的東西比較好奇,喜歡接受。釋永信到矽谷去很受歡迎,到谷歌、蘋果都很受歡迎,到蘋果去庫珀接見了他,庫珀還向他請教,說我每天
入定大概15分鍾,我想提高我的境界,使得我更向上。釋永信答得非常到位,他說:「你們做手機做得非常好,你做這么好的手機,就是對人類的一個貢獻,這是
最大的善。你們繼續把產品做好,這就是向上。」這就是好奇和寬容,使得多元文化真正能開花結果。

矽谷的人
口分布有什麼特點呢?它實際上是全世界精英匯集的結果。任何地區的人口都是流動的,有人口進來,也有人口出去。矽谷2013年流出了5000人,因為那的
生活成本很高,大家退休以後把房子賣了,就到其他地方生活了。流入是1.8萬人。流出的都是老頭、老太太,都是退休的,流入的人都是拿工作簽證的,沒點水
平是不會進去的。所以這么一交換,每年的新生血液補充還是蠻可觀的。因為有了多元文化,所以大家愛到這兒來住。為什麼你不願意去西雅圖?西雅圖最好的中餐
館都不如我們這兒隨便街邊的一個中餐館好,所以你怎麼可能去那兒住呢,根本就不會有新的全球人才往那兒流動,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這樣的多元文化,人口不斷流動,帶來一個什麼結果呢?那就是美國公司尤其是矽谷公司收入的一半多來自海外,像英特爾公司,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海外。像Snapchat、Whatsapp這些小公司,至今只有幾十人或者上百人,但它們已經都是全球化的公司了。


有產品的不同,矽谷公司即使是小公司,他一開始做的也是全球化的產品,在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我們不妨對比Whatsapp和騰訊的微信,2012年,騰
訊的微信想花10億美元買它,他們到了矽谷,也找過我,講過這件事,但是Whatsapp不願意賣。當時這個公司也不過是幾十人,而且真正的工程師只有
15人,其中還有5個是做界面的。就是這么小一個公司,它當時的產品用戶已經是全世界的了,而且你看它的產品優先順序很有意思,很多騰訊微信有的功能他都沒
做,但是他把好多種語言都做了。微信不一樣了,把產品做得很完善以後,等到中國市場都占滿了,那個時候才會去想占海外的市場。而做一個國際化的產品和一個
國家產品是完全不同的。

你要做一個全球化的產品,一開始的設計會復雜很多,但是一旦設計成了,很快能國際化。如果這個產品一開始就是為中國的市場做的,而且不斷優化,形成了中國人使用的習慣,全球化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奧秘之三:拒絕平庸。


什麼要拒絕平庸?因為當一個地方非常發達了以後,它的各種生活成本都很高。比如我們的上海、北京,我們天天聽到說生活成本太高,政府要做什麼事呢?要做廉
租房,要保證弱勢群體、一些年輕人的生活,我們總是聽到這樣的聲音。但是矽谷不是這樣,矽谷的房價基本上是直線上升,沒有調控,沒有限購,這早已經不是一
般人能夠買得起的了。舉個例子,在矽谷的中心地區,1999年我到矽谷的一個小公司的創始人家,他當時的房子是中等價位的房子,50萬買的,當時那個地區
中等家庭收入是11萬美元,也就是4倍半的工資。2013年,這個房子漲到230萬,當時中等收入家庭的工資到了16萬美元,是年薪的12-13倍,所以
你基本上是買不起的。只有三種人在那兒買的起房,一種人是做得很好的,比如律師、醫生,尤其是替蘋果和三星打官司的律師;第二種是通過自己創業成功的人,
小公司的老闆;第三種是谷歌和Facebook比較早期的員工,就這三種人在那兒買房子。如果你做得不這么好,你可以到矽谷稍微差一點的地區買房子,如果
你做得還不好,你就別住在這兒了,沒有政府說給你廉租房,要給年輕人照顧。那你怎麼辦?除了出人頭地,沒有第二個選擇。


個產業起來,一個產業下去,總有一些公司起來,總有一些公司被淘汰,各地方可能對淘汰產業的態度是不同的。比如底特律地區,跟過去的東北老區一樣,說國家
得給我點政策,有這么多產業工人,失業了怎麼辦。奧巴馬沒辦法,他自己又是個社會主義者,他只好買一些汽車公司的股份,緩解一下,這是2008年對底特律
這些地區的做法。2000年互聯網泡沫完蛋,那時候矽谷是很慘的,慘到什麼程度,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1999-2000年,因為互聯網泡沫起來了,工程
師不夠用,從中國、印度招了大量的人。這些人到美國發現,美國汽車真便宜,當時還沒現在貴,大概1.5-2萬美元就能買一輛很好的。買完之後馬上就遇到了
經濟危機,馬上沒了工作,當時矽谷的失業率是10%,這個還是拿救濟的人,還不算拿工作簽證的。印度人也很聰明,車的錢還沒付完,就把車開到機場,買了張
機票回了印度。後來發現機場的車停不下了,因為凈是一堆沒人要的新車。但是矽谷沒拿政府的一分錢救濟,完全是靠市場的運作,它就起來了。就像一個孩子,你
老不給他斷奶的話,他永遠長不大,他經受一點風雨,能長得更快。對於這些不太好的公司怎麼辦?一個看法是,死亡是你這個公司對社會的最後一次貢獻,你要麼
被並購掉,要麼就慢慢關門。曾經有很多明星公司例如SUN已經不存在了,被並購了。這帶來一個結果:對局部的利益來說是一個損失,但是對整體地區是一件大
好事,因為使整體的地區更加有競爭力。

矽谷的房價為什麼能支撐呢?因為矽谷這些明星公司的增長,它們增長地很快,所以它能支撐住房價,不至於有房價泡沫。大家普遍的一個觀點是:新的事情要由新的公司來做,老的公司如果不能生存,那就不能生存。


喊拒絕平庸是不夠的,對一個公司來講,真正要做到不平庸,就要有一些投入。首先,對小公司來講,模仿是一件很可恥的事,在矽谷你辦個公司,到我這兒拿錢,
我問你做什麼,你說,我做的就是跟思科一樣的交換機,但是我比他便宜30%,你就不用來找我了,我不會投你。第二,因為是很強的市場行為,所以贏者通吃,
政府不會管這些事,允許讓其他公司倒閉,最後拼出一兩家大公司。所以你會發現,矽谷很多公司會把世界上很多市場給通吃掉。第三,大公司為了保持競爭力,對
研發的投資非常大,最高的是微軟公司,一年投入上百億,谷歌去年已經投到80多億,按照這個速度今年也快突破100億了,蘋果過去不多,因為它的生產線不
算長,這些年它增長得很快,思科公司是電信行業,傳統一點,所以是保持一定的投入。這是矽谷成功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一個總結,矽谷發展起來基本上是三個機緣:天時、地利、人不和。天時是IBM進來,地利是周邊的大學,人不和是有8個叛徒。發展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
矽谷的起源,為什麼叫矽谷;第二,它如何轉成了軟體公司,因為摩爾定律導致了個人可以使用電腦,個人使用電腦必須要有軟體,所以就形成了軟體公司;第三,
從軟體谷轉化成互聯網谷,在這個過程中,VC起了非常大的推波助瀾的作用。它的成功秘訣:叛逆,多元文化,拒絕平庸。


有什麼借鑒意義?首先,大家沒有必要模仿矽谷,中國成功的企業都不是在所謂的中國矽谷誕生出來的,所以模仿矽谷的必要性不大,況且很多東西很難模仿,比如
多元化。但是有些東西是可以借鑒的,比如對現代工業企業制度的重新認識,怎麼以人為中心來重新定義人和企業的關系。再有就是多元文化和世界情懷,新的公司
需要具有世界情懷,以至於他一誕生就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我覺得比較好的例子就是小米,它雖然在中國市場做得還不是很好,不像阿里、騰訊都在中國通吃了,
但國際化仍舉步艱難。小米的產品設計不只是為中國,不是完全優化成漢語的。

2、吉林大學和東北大學哪個好

今年大學排行榜上吉林大學11,東北大學31.
東北大學是理工類的學校
吉林大學是綜合類的學校
但是東大的分數比吉大的高,平均分差為20分

3、美國矽谷文化

矽谷是美國科技產業的發祥地,也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矽谷已成為各國研究和效仿的一種高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矽谷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擁有大量的風險資本,以及因毗鄰著名的學府而擁有眾多的高素質人才群體,更在於它在發展過程中所創立的獨特的、激勵創新的「矽谷文化」。

矽谷對美國新經濟的貢獻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量上,更主要的還在於它發展了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創立了有利於創新的文化。矽穀人在創業中營造了矽谷文化,而矽谷文化又進一步吸引、凝聚了各方優秀人才進入矽谷。實際上從長遠看,矽谷文化凝聚人才、發展經濟的示範效應和深遠影響大大超過了其經濟指標的增長。這種潛在影響是一種難以用數字表明的巨大財富和精神因素。美國各州也力求仿效矽谷,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實行經濟結構調整,意在美國新經濟勃起的過程中,搏取稱雄地位。而在整個事態發展中,「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尤應引起我國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的關注和思考。

1.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

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概括起來就是「繁榮學術,不斷創新;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崇尚競爭,平等開放;講究合作,以人為本」。

(1)繁榮學術,不斷創新。學術的自由發展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民主、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有利於人們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在交流過程中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必然會啟迪新思想、新創意。這些新思想、新創意往往會演化為高新技術的萌芽和新產業的起點。可見,繁榮的學術是矽谷一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在矽谷發展過程中斯坦福大學等知名學府不僅源源不斷地為之輸入了各類人才,也把大學良好的學風和學術傳統帶到了矽谷,孕育了矽谷鼎盛的學術研究、學術探索風氣,從而為矽谷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術諸方面的強大支持。不斷創新,則體現了矽穀人時時、事事、處處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矽谷聚集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新人才,這些知識型移民帶來了各國、各地的文化,而多種文化的不斷交織、交融,形成了特有的創新理念,這些新理念有力地推動了制度創新和環境創新。在這種創新氛圍的影響下,矽穀人的思想越發活躍、眼光越發敏銳,人們都分秒必爭地力求把一些好的創意轉變成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並佔領市場。可以說,矽穀人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創新,這已幾乎成為矽穀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這種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矽穀人才輩出,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新圖景、新局面。

(2)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在矽谷,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同業間、社會上的競爭都在不斷激勵人們勇於闖盪、敢於冒風險。近年來日臻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更是激發了矽穀人的冒險精神。越來越多的矽穀人體驗到冒險與機會同在。沒有冒險,就不可能有新的發展機會。而矽穀人在這種闖盪、冒險的創業中,又難免會有失敗的體驗,與局外人那種安份求穩、守株待兔的心態,是難以同日而語的。正因如此,矽穀人對失敗極為寬容,他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創業的失敗孕育著成功」、「失敗對人的發展是一種財富」的理解和理念,已成為矽穀人普遍認同的明智態度,也成為人們冒險創新的一種內在精神動力。然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工作、技術或決策中的失誤、失敗往往被視為一種恥辱或污點,甚至會斷送一個人一生的前程。這種觀念必然助長、促成人們害怕失敗、不敢冒險的保守心理。在矽谷,許多公司會主動獎賞甘冒風險、積極參與的有膽有識者,卻不去懲罰冒險的失敗者。矽谷文化中對失敗的寬容,大大激勵、激發了員工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的創新熱情。應該說,矽谷中這種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特有文化氛圍是人類智慧發展、文明發展達至一個新層次的新升華。

(3)崇尚競爭,平等開放。當今世界充滿了競爭,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在矽谷,每個公司乃至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競爭、拼搏於競爭。在嚴密公正的市場競爭法則下,人們既著力於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又注重在競爭中向對手學習,崇尚尊重對手,在平等中交流。在競爭交流中產生的一些好創意,往往也較易得到贊助或風險資本的支持。矽穀人這種海納百川的精神風格,使矽穀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充分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觀點,同事或上司不僅會予以鼓勵,並會在充分評價的基礎上,認真吸納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矽谷的高開放度也促成了人才的高流動性,這種高開放性、高流動性,對吸引、凝聚高素質的人才,對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是至關重要的。

(4)講究合作,以人為本。矽穀人不僅具有強烈的個人、個體的創新精神和競爭精神,同時他們也十分看重團隊精神。人們普遍體悟到,在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代,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僅依靠個人奮斗就能實現,而必須依靠協同、合作和群體的力量。《財富》雜志一位記者參觀矽谷後指出,「那裡的公司之間有一種讓人驚詫的合作,其緊密程度不亞於日本人,這種合作源於個人間的交流。」在矽谷高新技術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根本上得益於人才的凝聚,而人才的凝聚則依靠「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才受到普遍尊重,人的價值得到全面體現,讓員工有更多更公平的機會靠自己的才能富起來,則是矽谷成功的最大秘訣所在。公司普遍實行持股分紅制度,公司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這種激勵機制大大強化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有效激發了員工的創造潛力和工作上的投入和追求。

2.矽谷文化的本質特徵

通過以上分析,矽谷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本質特徵:

(1)矽谷文化是一種求異求新的文化。矽穀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營造、構成了矽谷文化的核心內涵。這個文化內核又感染、影響了一切新到矽谷來的人。可以說,矽谷的空間充滿了求異求新的氣息,創新思維、創新活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2)矽谷文化是一種豁達的移民文化。在矽谷有這樣一種說法,「矽谷就是由IC[,s]組成的。這不是指的集成電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國人(Chinese)。」這個說法道出了矽谷的移民基礎。事實上,矽谷還凝聚了除中、印之外的大量各國高科技產業的優秀人才。多種、多樣、多元文化的融合,已形成了矽谷多姿多彩、活力無限的移民文化。

(3)矽谷文化是一種人性、個性自由發展的文化。這里的自由不是無法無序,更不是無法無天。這里的文化包含了責任、義務、法制、平等、公正的共同准則和社會公德;是在透明的市場機制下,沖破一切傳統文化的束縛,在大家理性共識的基礎上漸進漸行發展起來的。

(4)矽谷文化是一種源自學術的文化。矽谷的誕生起源於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在這里的創業。這些開創先河的人們帶來了學術的種子,使矽谷成為學術充分融入產業、產業又依託學術發展的「風水寶地」。創業者們在創新過程中深知學術之重要、之可貴,他們珍惜珍重這個傳統,且代代相傳,使矽谷一直充滿著學術氣息。可以說沒有學術,就沒有矽谷,是學術孕育了矽谷文化。

(5)矽谷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以人為本」強調了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和根本地位,強調了人的價值——各種人的、每個人的價值能得以自我實現,強調了每個人得以全面自由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應該說,矽谷文化是「以人為本」這個理念的一種充分體現。

3.矽谷文化對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發展的啟示

矽谷文化作為創新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加快我國民營科技園區的文化建設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民營科技園區的發展離不開開拓性的創新文化。文化是人的社會活動中思想覺悟和精神升華的成果。一般來說,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精神力量。文化形態可分為民族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等多種。但是不管何種形態的文化,都必須持續創新、持續發展才能不斷獲得生命力。矽谷文化就是一種區域文化,它通過多國多民族移民帶入的多國文化的交融,凝結成了一種新型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新文化。矽穀人正是依靠這種文化推動了矽谷地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矽谷模式,這正是當代先進的創新文化對現實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鮮活實例。

(2)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有學者對矽谷和128號公路產業帶作了比較研究,發現在多項發展指標中,矽谷由原來的落後到後來居上,且保持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在凝聚人才、吸引資金、產業化水平、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等方面,均遠遠超過了128號公路產業帶。歸根到底是矽谷模式從一開始就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了完善的市場機制。政府、社會和產業界的分工也更加科學合理,更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128號公路產業帶過多地依託政府的扶持,官方過多的參與導致相對僵化的機制和保守的觀念,在創新文化的發展上處於弱勢,因而表現為發展速度上日漸落後。矽谷模式一枝獨秀,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仿效,但迄今仍難以「克隆」出第二個矽谷,根本原因就是難以把矽谷文化移植過去。而矽谷文化的誕生發展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這就透示出一個道理,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

(3)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高層次人才群體和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高層次人才群體是創新文化的基礎,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是創新文化的保障。矽谷的發展就是一個充分的實證。近年來,在矽谷高科技產業界的大力游說下,美國擴大了H1-B技術移民簽證的數量,一些矽谷公司還採用沒有配額限制的J1簽證來促使雇員移民,然後設法在美國改變這些雇員的移民身份。這些通過不同渠道進入矽谷的高素質移民被認為是矽谷智力之源。正是這個來自各國的高層次人才群體,奠定了矽谷文化的基礎。學術是創新的思想源頭,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可以激發創新熱情、啟迪創新思路。如劍橋大學有個喝下午茶形式的學術沙龍,從歷史的進程看,這里的「下午茶」啟迪了一代代科學家成功的創意。諾貝爾獎得主F·桑格教授就是來這里喝茶交流,受到啟迪,完善了實驗設計,最終完成了噬菌體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測序,這項成果使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據說,這種喝下午茶的學術沙龍已「喝出」了6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矽谷,人們的學術交流則更為簡便、有效,隨時隨地都可以聊起來,在「聊」的過程中,許多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就有形無形地在產生、傳播和交流。這正是矽穀人創意新、點子多的根源。所以創新文化既要有高層次人才群體,更要有一個充分交流思想的寬松、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

(4)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內發展起來。矽谷文化是矽谷區域內的創新文化,它不可能完全移植,但可以借鑒。事實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通過借鑒矽谷的經驗,發展了自己的區域性創新文化。如日本的築波科學城、台灣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及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園區和民營科技園區。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建立了園區的創新文化。我們認為,借鑒國外創新文化的發展歷程,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學園區,發展我國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一定要從大力營造學術氛圍、優化創業環境、凝聚大批高層次人才著眼。從吸引留學人員進園區創業,引入國外的創新文化理念來發展園區的創新文化,進而通過發展創新文化,更多地凝聚各類人才,共同促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這才是科學之道、明智之道。切不可只重硬體、只重形式,剛投入一筆資金、鋪開一個攤子、擺開一個架式,就迫不急待地宣布自己是(或將是)中國的這個「谷」、那個「谷」了。睿智的人貴在清醒,真正的「谷」則貴在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由此內涵派生出來的「內勁」和活力。

4、什麼是矽谷文化,其來源是什麼

矽谷是美國科技產業的發祥地,也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矽谷已成為各國研究和效仿的一種高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矽谷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擁有大量的風險資本,以及因毗鄰著名的學府而擁有眾多的高素質人才群體,更在於它在發展過程中所創立的獨特的、激勵創新的「矽谷文化」。

矽谷對美國新經濟的貢獻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量上,更主要的還在於它發展了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創立了有利於創新的文化。矽穀人在創業中營造了矽谷文化,而矽谷文化又進一步吸引、凝聚了各方優秀人才進入矽谷。實際上從長遠看,矽谷文化凝聚人才、發展經濟的示範效應和深遠影響大大超過了其經濟指標的增長。這種潛在影響是一種難以用數字表明的巨大財富和精神因素。美國各州也力求仿效矽谷,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實行經濟結構調整,意在美國新經濟勃起的過程中,搏取稱雄地位。而在整個事態發展中,「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尤應引起我國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的關注和思考。

1.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

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概括起來就是「繁榮學術,不斷創新;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崇尚競爭,平等開放;講究合作,以人為本」。

(1)繁榮學術,不斷創新。學術的自由發展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民主、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有利於人們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在交流過程中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必然會啟迪新思想、新創意。這些新思想、新創意往往會演化為高新技術的萌芽和新產業的起點。可見,繁榮的學術是矽谷一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在矽谷發展過程中斯坦福大學等知名學府不僅源源不斷地為之輸入了各類人才,也把大學良好的學風和學術傳統帶到了矽谷,孕育了矽谷鼎盛的學術研究、學術探索風氣,從而為矽谷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術諸方面的強大支持。不斷創新,則體現了矽穀人時時、事事、處處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矽谷聚集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新人才,這些知識型移民帶來了各國、各地的文化,而多種文化的不斷交織、交融,形成了特有的創新理念,這些新理念有力地推動了制度創新和環境創新。在這種創新氛圍的影響下,矽穀人的思想越發活躍、眼光越發敏銳,人們都分秒必爭地力求把一些好的創意轉變成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並佔領市場。可以說,矽穀人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創新,這已幾乎成為矽穀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這種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矽穀人才輩出,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新圖景、新局面。

(2)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在矽谷,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同業間、社會上的競爭都在不斷激勵人們勇於闖盪、敢於冒風險。近年來日臻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更是激發了矽穀人的冒險精神。越來越多的矽穀人體驗到冒險與機會同在。沒有冒險,就不可能有新的發展機會。而矽穀人在這種闖盪、冒險的創業中,又難免會有失敗的體驗,與局外人那種安份求穩、守株待兔的心態,是難以同日而語的。正因如此,矽穀人對失敗極為寬容,他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創業的失敗孕育著成功」、「失敗對人的發展是一種財富」的理解和理念,已成為矽穀人普遍認同的明智態度,也成為人們冒險創新的一種內在精神動力。然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工作、技術或決策中的失誤、失敗往往被視為一種恥辱或污點,甚至會斷送一個人一生的前程。這種觀念必然助長、促成人們害怕失敗、不敢冒險的保守心理。在矽谷,許多公司會主動獎賞甘冒風險、積極參與的有膽有識者,卻不去懲罰冒險的失敗者。矽谷文化中對失敗的寬容,大大激勵、激發了員工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的創新熱情。應該說,矽谷中這種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特有文化氛圍是人類智慧發展、文明發展達至一個新層次的新升華。

(3)崇尚競爭,平等開放。當今世界充滿了競爭,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在矽谷,每個公司乃至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競爭、拼搏於競爭。在嚴密公正的市場競爭法則下,人們既著力於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又注重在競爭中向對手學習,崇尚尊重對手,在平等中交流。在競爭交流中產生的一些好創意,往往也較易得到贊助或風險資本的支持。矽穀人這種海納百川的精神風格,使矽穀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充分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觀點,同事或上司不僅會予以鼓勵,並會在充分評價的基礎上,認真吸納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矽谷的高開放度也促成了人才的高流動性,這種高開放性、高流動性,對吸引、凝聚高素質的人才,對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是至關重要的。

(4)講究合作,以人為本。矽穀人不僅具有強烈的個人、個體的創新精神和競爭精神,同時他們也十分看重團隊精神。人們普遍體悟到,在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代,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僅依靠個人奮斗就能實現,而必須依靠協同、合作和群體的力量。《財富》雜志一位記者參觀矽谷後指出,「那裡的公司之間有一種讓人驚詫的合作,其緊密程度不亞於日本人,這種合作源於個人間的交流。」在矽谷高新技術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根本上得益於人才的凝聚,而人才的凝聚則依靠「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才受到普遍尊重,人的價值得到全面體現,讓員工有更多更公平的機會靠自己的才能富起來,則是矽谷成功的最大秘訣所在。公司普遍實行持股分紅制度,公司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這種激勵機制大大強化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有效激發了員工的創造潛力和工作上的投入和追求。

2.矽谷文化的本質特徵

通過以上分析,矽谷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本質特徵:

(1)矽谷文化是一種求異求新的文化。矽穀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營造、構成了矽谷文化的核心內涵。這個文化內核又感染、影響了一切新到矽谷來的人。可以說,矽谷的空間充滿了求異求新的氣息,創新思維、創新活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2)矽谷文化是一種豁達的移民文化。在矽谷有這樣一種說法,「矽谷就是由IC[,s]組成的。這不是指的集成電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國人(Chinese)。」這個說法道出了矽谷的移民基礎。事實上,矽谷還凝聚了除中、印之外的大量各國高科技產業的優秀人才。多種、多樣、多元文化的融合,已形成了矽谷多姿多彩、活力無限的移民文化。

(3)矽谷文化是一種人性、個性自由發展的文化。這里的自由不是無法無序,更不是無法無天。這里的文化包含了責任、義務、法制、平等、公正的共同准則和社會公德;是在透明的市場機制下,沖破一切傳統文化的束縛,在大家理性共識的基礎上漸進漸行發展起來的。

(4)矽谷文化是一種源自學術的文化。矽谷的誕生起源於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在這里的創業。這些開創先河的人們帶來了學術的種子,使矽谷成為學術充分融入產業、產業又依託學術發展的「風水寶地」。創業者們在創新過程中深知學術之重要、之可貴,他們珍惜珍重這個傳統,且代代相傳,使矽谷一直充滿著學術氣息。可以說沒有學術,就沒有矽谷,是學術孕育了矽谷文化。

(5)矽谷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以人為本」強調了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和根本地位,強調了人的價值——各種人的、每個人的價值能得以自我實現,強調了每個人得以全面自由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應該說,矽谷文化是「以人為本」這個理念的一種充分體現。

3.矽谷文化對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發展的啟示

矽谷文化作為創新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加快我國民營科技園區的文化建設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民營科技園區的發展離不開開拓性的創新文化。文化是人的社會活動中思想覺悟和精神升華的成果。一般來說,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精神力量。文化形態可分為民族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等多種。但是不管何種形態的文化,都必須持續創新、持續發展才能不斷獲得生命力。矽谷文化就是一種區域文化,它通過多國多民族移民帶入的多國文化的交融,凝結成了一種新型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新文化。矽穀人正是依靠這種文化推動了矽谷地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矽谷模式,這正是當代先進的創新文化對現實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鮮活實例。

(2)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有學者對矽谷和128號公路產業帶作了比較研究,發現在多項發展指標中,矽谷由原來的落後到後來居上,且保持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在凝聚人才、吸引資金、產業化水平、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等方面,均遠遠超過了128號公路產業帶。歸根到底是矽谷模式從一開始就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了完善的市場機制。政府、社會和產業界的分工也更加科學合理,更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128號公路產業帶過多地依託政府的扶持,官方過多的參與導致相對僵化的機制和保守的觀念,在創新文化的發展上處於弱勢,因而表現為發展速度上日漸落後。矽谷模式一枝獨秀,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仿效,但迄今仍難以「克隆」出第二個矽谷,根本原因就是難以把矽谷文化移植過去。而矽谷文化的誕生發展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這就透示出一個道理,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

(3)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高層次人才群體和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高層次人才群體是創新文化的基礎,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是創新文化的保障。矽谷的發展就是一個充分的實證。近年來,在矽谷高科技產業界的大力游說下,美國擴大了H1-B技術移民簽證的數量,一些矽谷公司還採用沒有配額限制的J1簽證來促使雇員移民,然後設法在美國改變這些雇員的移民身份。這些通過不同渠道進入矽谷的高素質移民被認為是矽谷智力之源。正是這個來自各國的高層次人才群體,奠定了矽谷文化的基礎。學術是創新的思想源頭,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可以激發創新熱情、啟迪創新思路。如劍橋大學有個喝下午茶形式的學術沙龍,從歷史的進程看,這里的「下午茶」啟迪了一代代科學家成功的創意。諾貝爾獎得主F·桑格教授就是來這里喝茶交流,受到啟迪,完善了實驗設計,最終完成了噬菌體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測序,這項成果使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據說,這種喝下午茶的學術沙龍已「喝出」了6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矽谷,人們的學術交流則更為簡便、有效,隨時隨地都可以聊起來,在「聊」的過程中,許多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就有形無形地在產生、傳播和交流。這正是矽穀人創意新、點子多的根源。所以創新文化既要有高層次人才群體,更要有一個充分交流思想的寬松、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

(4)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內發展起來。矽谷文化是矽谷區域內的創新文化,它不可能完全移植,但可以借鑒。事實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通過借鑒矽谷的經驗,發展了自己的區域性創新文化。如日本的築波科學城、台灣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及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園區和民營科技園區。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建立了園區的創新文化。我們認為,借鑒國外創新文化的發展歷程,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學園區,發展我國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一定要從大力營造學術氛圍、優化創業環境、凝聚大批高層次人才著眼。從吸引留學人員進園區創業,引入國外的創新文化理念來發展園區的創新文化,進而通過發展創新文化,更多地凝聚各類人才,共同促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這才是科學之道、明智之道。切不可只重硬體、只重形式,剛投入一筆資金、鋪開一個攤子、擺開一個架式,就迫不急待地宣布自己是(或將是)中國的這個「谷」、那個「谷」了。睿智的人貴在清醒,真正的「谷」則貴在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由此內涵派生出來的「內勁」和活力。

5、矽谷給美國帶來了哪些貢獻

矽谷是美國科技產業的發祥地,也是當代高科技企業最集中的地方。因此,矽谷已成為各國研究和效仿的一種高科技產業發展模式。矽谷的成功不僅在於它擁有大量的風險資本,以及因毗鄰著名的學府而擁有眾多的高素質人才群體,更在於它在發展過程中所創立的獨特的、激勵創新的「矽谷文化」。

矽谷對美國新經濟的貢獻不僅表現在經濟增量上,更主要的還在於它發展了完善的市場機制和創立了有利於創新的文化。矽穀人在創業中營造了矽谷文化,而矽谷文化又進一步吸引、凝聚了各方優秀人才進入矽谷。實際上從長遠看,矽谷文化凝聚人才、發展經濟的示範效應和深遠影響大大超過了其經濟指標的增長。這種潛在影響是一種難以用數字表明的巨大財富和精神因素。美國各州也力求仿效矽谷,推出了一系列舉措,實行經濟結構調整,意在美國新經濟勃起的過程中,搏取稱雄地位。而在整個事態發展中,「文化」在經濟中的作用尤應引起我國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的關注和思考。

1.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

矽谷文化的基本內涵,概括起來就是「繁榮學術,不斷創新;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崇尚競爭,平等開放;講究合作,以人為本」。

(1)繁榮學術,不斷創新。學術的自由發展是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催化劑和助推器。民主、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有利於人們交流思想、溝通信息。在交流過程中思想碰撞產生的火花,必然會啟迪新思想、新創意。這些新思想、新創意往往會演化為高新技術的萌芽和新產業的起點。可見,繁榮的學術是矽谷一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共同基礎。在矽谷發展過程中斯坦福大學等知名學府不僅源源不斷地為之輸入了各類人才,也把大學良好的學風和學術傳統帶到了矽谷,孕育了矽谷鼎盛的學術研究、學術探索風氣,從而為矽谷提供了人才、智力和技術諸方面的強大支持。不斷創新,則體現了矽穀人時時、事事、處處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矽谷聚集了一大批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創新人才,這些知識型移民帶來了各國、各地的文化,而多種文化的不斷交織、交融,形成了特有的創新理念,這些新理念有力地推動了制度創新和環境創新。在這種創新氛圍的影響下,矽穀人的思想越發活躍、眼光越發敏銳,人們都分秒必爭地力求把一些好的創意轉變成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並佔領市場。可以說,矽穀人無時無刻不在追求創新,這已幾乎成為矽穀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這種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矽穀人才輩出,新技術、新產品層出不窮的新圖景、新局面。

(2)鼓勵冒險,寬容失敗。在矽谷,人們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以及同業間、社會上的競爭都在不斷激勵人們勇於闖盪、敢於冒風險。近年來日臻完善的風險投資機制更是激發了矽穀人的冒險精神。越來越多的矽穀人體驗到冒險與機會同在。沒有冒險,就不可能有新的發展機會。而矽穀人在這種闖盪、冒險的創業中,又難免會有失敗的體驗,與局外人那種安份求穩、守株待兔的心態,是難以同日而語的。正因如此,矽穀人對失敗極為寬容,他們對「失敗是成功之母」、「創業的失敗孕育著成功」、「失敗對人的發展是一種財富」的理解和理念,已成為矽穀人普遍認同的明智態度,也成為人們冒險創新的一種內在精神動力。然而,在世界的許多地方,工作、技術或決策中的失誤、失敗往往被視為一種恥辱或污點,甚至會斷送一個人一生的前程。這種觀念必然助長、促成人們害怕失敗、不敢冒險的保守心理。在矽谷,許多公司會主動獎賞甘冒風險、積極參與的有膽有識者,卻不去懲罰冒險的失敗者。矽谷文化中對失敗的寬容,大大激勵、激發了員工大膽嘗試、勇於探索的創新熱情。應該說,矽谷中這種鼓勵冒險、寬容失敗的特有文化氛圍是人類智慧發展、文明發展達至一個新層次的新升華。

(3)崇尚競爭,平等開放。當今世界充滿了競爭,高新技術領域的競爭尤為激烈。在矽谷,每個公司乃至每個人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競爭、拼搏於競爭。在嚴密公正的市場競爭法則下,人們既著力於自身能力和水平的不斷提高,又注重在競爭中向對手學習,崇尚尊重對手,在平等中交流。在競爭交流中產生的一些好創意,往往也較易得到贊助或風險資本的支持。矽穀人這種海納百川的精神風格,使矽穀人可以毫無顧忌地充分發表個人的意見和觀點,同事或上司不僅會予以鼓勵,並會在充分評價的基礎上,認真吸納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矽谷的高開放度也促成了人才的高流動性,這種高開放性、高流動性,對吸引、凝聚高素質的人才,對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是至關重要的。

(4)講究合作,以人為本。矽穀人不僅具有強烈的個人、個體的創新精神和競爭精神,同時他們也十分看重團隊精神。人們普遍體悟到,在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的當代,任何事業的成功都不可能像過去那樣,僅依靠個人奮斗就能實現,而必須依靠協同、合作和群體的力量。《財富》雜志一位記者參觀矽谷後指出,「那裡的公司之間有一種讓人驚詫的合作,其緊密程度不亞於日本人,這種合作源於個人間的交流。」在矽谷高新技術產業得以蓬勃發展,根本上得益於人才的凝聚,而人才的凝聚則依靠「以人為本」的理念。人才受到普遍尊重,人的價值得到全面體現,讓員工有更多更公平的機會靠自己的才能富起來,則是矽谷成功的最大秘訣所在。公司普遍實行持股分紅制度,公司員工既是勞動者,又是所有者,這種激勵機制大大強化了員工的主人翁意識,有效激發了員工的創造潛力和工作上的投入和追求。

2.矽谷文化的本質特徵

通過以上分析,矽谷文化至少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本質特徵:

(1)矽谷文化是一種求異求新的文化。矽穀人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活動營造、構成了矽谷文化的核心內涵。這個文化內核又感染、影響了一切新到矽谷來的人。可以說,矽谷的空間充滿了求異求新的氣息,創新思維、創新活動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2)矽谷文化是一種豁達的移民文化。在矽谷有這樣一種說法,「矽谷就是由IC[,s]組成的。這不是指的集成電路,而是指印度人(Indians)和中國人(Chinese)。」這個說法道出了矽谷的移民基礎。事實上,矽谷還凝聚了除中、印之外的大量各國高科技產業的優秀人才。多種、多樣、多元文化的融合,已形成了矽谷多姿多彩、活力無限的移民文化。

(3)矽谷文化是一種人性、個性自由發展的文化。這里的自由不是無法無序,更不是無法無天。這里的文化包含了責任、義務、法制、平等、公正的共同准則和社會公德;是在透明的市場機制下,沖破一切傳統文化的束縛,在大家理性共識的基礎上漸進漸行發展起來的。

(4)矽谷文化是一種源自學術的文化。矽谷的誕生起源於斯坦福大學的教授和學生在這里的創業。這些開創先河的人們帶來了學術的種子,使矽谷成為學術充分融入產業、產業又依託學術發展的「風水寶地」。創業者們在創新過程中深知學術之重要、之可貴,他們珍惜珍重這個傳統,且代代相傳,使矽谷一直充滿著學術氣息。可以說沒有學術,就沒有矽谷,是學術孕育了矽谷文化。

(5)矽谷文化是一種以人為本的文化。「以人為本」強調了人在經濟社會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和根本地位,強調了人的價值——各種人的、每個人的價值能得以自我實現,強調了每個人得以全面自由發展的機會和條件。應該說,矽谷文化是「以人為本」這個理念的一種充分體現。

3.矽谷文化對民營科技園區企業發展的啟示

矽谷文化作為創新文化的典型代表,對加快我國民營科技園區的文化建設至少有以下幾方面的啟示:

(1)民營科技園區的發展離不開開拓性的創新文化。文化是人的社會活動中思想覺悟和精神升華的成果。一般來說,文化具有民族性和時代性。文化是凝聚人心、鼓舞士氣的精神力量。文化形態可分為民族文化、區域文化、企業文化等多種。但是不管何種形態的文化,都必須持續創新、持續發展才能不斷獲得生命力。矽谷文化就是一種區域文化,它通過多國多民族移民帶入的多國文化的交融,凝結成了一種新型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創新文化。矽穀人正是依靠這種文化推動了矽谷地區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矽谷模式,這正是當代先進的創新文化對現實社會產生重大影響的一個鮮活實例。

(2)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有學者對矽谷和128號公路產業帶作了比較研究,發現在多項發展指標中,矽谷由原來的落後到後來居上,且保持了蓬勃發展的勢頭,在凝聚人才、吸引資金、產業化水平、對經濟的拉動作用等方面,均遠遠超過了128號公路產業帶。歸根到底是矽谷模式從一開始就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建立了完善的市場機制。政府、社會和產業界的分工也更加科學合理,更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128號公路產業帶過多地依託政府的扶持,官方過多的參與導致相對僵化的機制和保守的觀念,在創新文化的發展上處於弱勢,因而表現為發展速度上日漸落後。矽谷模式一枝獨秀,使包括美國在內的多個國家和地區紛紛仿效,但迄今仍難以「克隆」出第二個矽谷,根本原因就是難以把矽谷文化移植過去。而矽谷文化的誕生發展和完善的市場機制是互為依存、互為促進的,這就透示出一個道理,創新文化需要完善的市場機制。

(3)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需要高層次人才群體和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高層次人才群體是創新文化的基礎,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是創新文化的保障。矽谷的發展就是一個充分的實證。近年來,在矽谷高科技產業界的大力游說下,美國擴大了H1-B技術移民簽證的數量,一些矽谷公司還採用沒有配額限制的J1簽證來促使雇員移民,然後設法在美國改變這些雇員的移民身份。這些通過不同渠道進入矽谷的高素質移民被認為是矽谷智力之源。正是這個來自各國的高層次人才群體,奠定了矽谷文化的基礎。學術是創新的思想源頭,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可以激發創新熱情、啟迪創新思路。如劍橋大學有個喝下午茶形式的學術沙龍,從歷史的進程看,這里的「下午茶」啟迪了一代代科學家成功的創意。諾貝爾獎得主F·桑格教授就是來這里喝茶交流,受到啟迪,完善了實驗設計,最終完成了噬菌體的所有DNA核苷酸的測序,這項成果使他第二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據說,這種喝下午茶的學術沙龍已「喝出」了6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矽谷,人們的學術交流則更為簡便、有效,隨時隨地都可以聊起來,在「聊」的過程中,許多學術思想、學術觀點就有形無形地在產生、傳播和交流。這正是矽穀人創意新、點子多的根源。所以創新文化既要有高層次人才群體,更要有一個充分交流思想的寬松、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

(4)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可以在一定的區域內發展起來。矽谷文化是矽谷區域內的創新文化,它不可能完全移植,但可以借鑒。事實上,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通過借鑒矽谷的經驗,發展了自己的區域性創新文化。如日本的築波科學城、台灣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以及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科學園區和民營科技園區。他們的成功,無不得益於建立了園區的創新文化。我們認為,借鑒國外創新文化的發展歷程,依託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科學園區,發展我國民營科技園區創新文化是完全可行的。一定要從大力營造學術氛圍、優化創業環境、凝聚大批高層次人才著眼。從吸引留學人員進園區創業,引入國外的創新文化理念來發展園區的創新文化,進而通過發展創新文化,更多地凝聚各類人才,共同促進園區的建設和發展。這才是科學之道、明智之道。切不可只重硬體、只重形式,剛投入一筆資金、鋪開一個攤子、擺開一個架式,就迫不急待地宣布自己是(或將是)中國的這個「谷」、那個「谷」了。睿智的人貴在清醒,真正的「谷」則貴在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由此內涵派生出來的「內勁」和活力。

6、如何評價東北大學?尤其是軟體工程專業?

我天啊,軟工程啊,很有名

7、上萬名華人工程師正在離開矽谷究竟是怎麼回事?

上萬名華為工程師正在離開矽谷,這一消息一傳出,引來很多人的熱議。可是我們都知道華為是任正非1987年創造的一家不到6人的通訊小作坊,到現在發展成,我們全球通信設備行業並成為世界500強的民族企業,特別是現在的5g技術遙遙領先於世界水平。華為這一路走來發展到今天實屬不易。華為腳踏實地的發展是值得我們當今很多創業公司不斷去學習的榜樣。

華為上萬名工程師離開矽谷。這個問題從華為大量的科研人員來看,華為發展到今日的成就讓美國感到了危機,引來了美國的一系列打壓,最開始是對華為晶元供應鏈的打壓。但是那時華為卻見招拆招,毫無畏懼而是選擇啟動了“南泥灣計劃”,並通過他們自己的能力完成了晶元的自主研發。到最近聽到華為大批的工程師被曝離職。這個浪潮簡直就像一場暴風雨一樣席捲而來,這樣的消息也讓我們紛紛猜想不僅是矽谷的工程師遇到了困難,而是華為現在的處境肯定是更加的艱難,不過這但願只是華為內部戰略的一種調整而已。

這次上萬名工程師的離開,也或許是矽谷這么多年來從未經歷過的一場劫難。不過我們想華為目前作為我們全球最頂尖的通信行業。華為的工程師也一定是很優秀的,畢竟華為的工程師是聚集了我們全球最高端的科研人才。而面對這次裁員,很多工程師們進行了不同的選擇。也有工程師選擇回歸祖國,這讓大部分網友都非常支持,或許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場機遇,也是一種挑戰。

關於以上這個問題,如果大家有更加獨特的看法,歡迎大家前來評論,讓我們大家一起進行探討。

8、矽谷為什麼無法復制

導讀:到底是什麼成就了矽谷?五十多年來,專家們一直都在尋找問題的答案,許多人認為,是這里的公司、這里的大學、還有這里的產學結合模式,然而從新澤西、波士頓到達拉斯的失敗中可以看出,這些都不是重點。本文作者Vivek Wadhwa將告訴你他的看法。作為一個高產的技術中心,從1960年開始,矽谷就已經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法國總統戴高樂曾自費訪問矽谷,訪問中被這座位於舊金山南部,建立在農場和果園之間的不規則研究園所震驚了。稍微了解矽谷發展史的人都知道,是斯坦福大學奠定了矽谷的基礎,它孕育了許多世界一流的企業,比如惠普、瓦里安、Watkins-Johnson、Applied Technologies等等。這些公司都曾推動了前沿科技發展。很顯然,無論是創新還是企業管理,矽谷都是獨一無二的。試圖復制矽谷的地區,從新澤西到波士頓,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在矽谷成功之後,很快世界許多地方,包括美國本地的一些地區也開始試圖復制另一個矽谷,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第一次復制發生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當時由新澤西高科技公司組成的聯盟聘請Frederick Terman負責該計劃,為什麼會選擇他?我們都知道,Terman的另一個稱呼是「矽谷之父」,他一手創辦了矽谷斯坦福工業園區,奠定了矽谷電子產業的基礎。是他促成當地企業與學院的聯姻,鼓勵科學研究應與企業的工程部門合作,專注於對行業需求的研究,他所營造的這種矽谷合作文化及信息交流文化,正是新澤西試圖復制的地方。當時新澤西已經是世界領先的高科技中心,擁有725家公司的實驗室,包括RCA、Merck以及晶體管發明者貝爾實驗室。當時那裡的理工科人才已經達到了5萬人,但那裡沒有聲名顯赫的理工大學,這些企業不得不從外地招聘工程人才,然而它們又害怕自己的人才和最好的技術流到別的區域。所以新澤西的商業領導及政府領導,在貝爾實驗室的帶領下,決定創辦一所像斯坦福那樣的大學來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這正是他們希望Terman所做的事情。Terman隨後起草了一份方案,但未能如願以償,很大程度是因為當地企業的不配合。這點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Stuart W. Leslie和Robert H. Kargon的論文《推銷矽谷:弗里德利克·特曼的地區優勢模式》中就探討過:RCA不願與貝爾實驗室合作;Esso不願與一所大學共享自己最好的研究院;Merck及其他葯物公司只想把研發資金用於自己的公司。Terman低估了說服相互競爭的公司為支持共同的研究目標而攜手合作的艱難。他後來在達拉斯也曾試圖復制,但都因相同的原因以失敗告終。到1990年,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Michael.Porter提出了另一種復制方法。這次打算以已經存在的研究性大學為中心,他發現,企業之間以及與供應鏈之間緊密的地理聯系,能夠大幅提高某些行業的生產力並帶來成本優勢。Porter假設說,如果把這些元素匯集一起,就有可能人工打造出一個創新中心。Porter和他信徒們向世界上所有的政府宣揚他的方案,無非是挑選一個熱點產業,在大學旁邊建立一個科技園區,出台補貼及刺激政策、創辦大量的VC機構。但遺憾的是,奇跡從未發生。世界上成百上千的地區花了數以億計的美元試圖建立自己的矽谷,但無一例外都以失敗告終。無論Terman還是Porter,都沒有意識到,不是學術、產業或者美國政府的資金扶持造就了矽谷,而是那裡的人才,以及Terman所悉心經營起來的斯坦福大學與企業領導之間的關系造就了矽谷。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Annalee Saxenian深諳人才、文化以及紐帶的重要性,在她1994年出版的書籍《區域優勢:矽谷與128號公路的文化與競爭》(1994)中,她解釋了為什麼沒有任何地區能夠復制矽谷的成功。Saxenian發現,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波士頓在創業和VC產業方面都要遠遠領先於矽谷。因為臨近美國東海岸的工業中心,波士頓擁有巨大的優勢。到80年代,矽谷與128號公路(波士頓的工業中心)越來越像,都有大大小小的科技公司、世界一流的大學、VC機構、軍事投資,但後來,128號公路與矽谷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為什麼相似的區域,最終命運卻截然不同?原因在於各自的根基——文化。是矽谷的高人才流動率以及公司創辦率,是它的職業網路以及簡單的信息交流發揮了優勢。矽谷的企業都明白,是合作和競爭的雙管齊下才帶來了矽谷的成功,這一點從矽谷支持競爭的文化中也能看出。這種生態文化鼓勵嘗試、冒險、分享成功和失敗的經驗,換句話說,矽谷是一個開放的系統,是一個早於Facebook很久的真實世界的社交網路。當然還有矽谷的氣候,這里臨近山脈和海岸,有許多的登山路徑,幫助形成了樂觀開放的文化。需要注意的是,從1995年到2005年,矽谷的工程和技術創業公司中,有52.4%的公司創始人都來自於美國以外的地區,是整個美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一些矽谷移民也發現,要適應並融入矽谷非常容易,你可以去了解互動規則、創造自己的網路、可以像美國人本土人一樣平等的參與一切。矽谷的一些公司有點類似聯合國,飲食上就體現了這點,比如Google,自助餐廳不提供熱狗,而提供中餐、墨西哥菜或者印度的咖喱。這就是多樣化,是某種形式的自由,是真正推動創新繁榮的因素。是這些技術移民帶來了對全球市場的理解,他們的學識以及對本國市場的了解,在矽谷從最初製造收音機、電腦晶元到推出搜索引擎、社交媒體、醫療器械以及清潔能源技術的過程中,發揮了無懈可擊的競爭優勢。矽谷目前的最大危機是人才外流矽谷遠遠談不上一個精英管理的社會,但是正是它的一些瑕疵塑造了矽谷的獨一無二。你會發現,在這里,企業的董事會成員以及創始人中,很少有女性、黑人以及拉丁裔美國人。這里的VC也有從眾心理,並且更願意投資那些能在短期帶來高回報的創業公司,不動產的價格高到許多美國人都無法承擔。所有這些因素都減慢了矽谷的發展,但是無法阻擋這里的發展。矽谷唯一的挑戰在於曾經大力支持這里發展的政府,矽谷現在人才短缺,但一些政策卻不利於人才的引進,比如對工作簽證的嚴格管制。調查數據顯示,現在有一百多萬矽谷臨時工等著變成永久居民,簽證短缺意味著一些人某天必須離開。

9、在矽谷失業的美國華人將何去何從?

在矽谷事業的美國華人,將何去何從呢?



截至到目前為止,美國已累計確診病例達到6335244例,新增確診病例為44507人,累計死亡人數達到了191058人,從這種疫情數據來看,美國的疫情不但沒有出現任何好轉,反而出現了進一步惡化的趨勢,其新增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一個月快速上漲,基本上每天維持在4~6萬人之間,這只能說明,美國目前的疫情防疫措施是失敗的卻無效的。受到疫情的拖累,美國經濟也出現了斷崖式暴跌,其第二季度GDP更是萎縮了32.9%,創下了自1940年以來最差記錄。


同樣是受到疫情影響,在矽谷的數萬名工程師也被迫失去了原先高薪高待遇的工作,其中,還包括了不少需要工作簽證才能維持身份的外籍。由於美國疫情長時間得不到好轉,導致其經濟持續低迷,當前有數萬家美國公司徘徊在倒閉的邊緣,這也造成大量公司為了降低運營成本而選擇裁員,而矽谷也不例外,當前矽谷再次迎來了的裁員潮,僅僅一個月的時間裡面,已經有300多萬人申請了失業救濟金,可見疫情對美國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是非常大的。

受到矽谷正進行新一輪的裁員影響,一個月之內出現數萬工程師直接面臨失業,而在這些失業的工程師當中,有40%以上的屬於外籍身份,這些工程師不僅面臨失業,他們還需要依靠簽證來維持自己的合法身份,而在40%外籍工程師當中又有1/3屬於華人身份,對於這些華人來講,一旦被公司辭退就將失去收入來源。



就拿華人工程師尹晟為例,他就十分擔心在這一輪裁員危機中,自己會成為矽谷的這家公司辭退的對象,在一次公司的全體會議上,該公司的領導層宣布那正是裁員計劃,會議結束之後,尹晟就一直守在電腦前,工作群里滿屏是有關裁員的討論。如果下午五點前還沒有收到裁員通知,就意味著自己沒有被裁,但不幸的是,當天下午4:00,尹晟還是接到了公司總監的電話。對方通知他,“不好意思,你受到影響了”。尹晟隨即在工作好友群里更新消息,“我中招了”,附上了一個哭泣的表情包。


要知道,尹晟在這家公司裡面已經工作了10年,但在這一輪裁員潮中依然被辭退了。當然,尹晟相比於其他華人工程師條件還是好不少的,因為他本身就是美國籍不需要考慮簽證問題,即使被公司辭退,他依然可以申領失業救濟金。而更多失業的華人工程師們還需要考慮到居留身份問題,他們持有H1b工作簽證,若在失業後的60天內未找到新工作,就必須離開美國。這些華人精英通過畢生努力來到矽谷,期待著這片充滿夢想的土地上娶妻生子,安家樂業。但不料被失業潮打斷了一切,如果他們選擇留下,就會成為失業大軍中的一員,但他們中多數拿的是工作簽證,領不到救濟金,真的不知道他們還能支撐多久。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說出自己的看法,大家共同探討。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