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創新創業 » 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發布時間: 2020-10-20 23:39:45

1、請談談這些做法對我國政府在創新科技中應該發揮的作用提供了哪些有益啟示

科教興黨央、務院按照鄧平理論黨基本路線科析總結世界近代特別代經濟、社、科技發展趨勢經驗並充估計未科技術特別高技術發展綜合力、社經濟結構、民現代化進程巨影響根據我情實現社主義現代化建設三步走宏偉目標提發展戰略

科教興指全面落實科技術第產力思想堅持教育本科技教育擺經濟、社發展重要位置增強家科技實力及向現實產力轉化能力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質經濟建設轉移依靠科技進步提高勞者素質軌道加速實現家繁榮強盛

科教興思想理論基礎鄧平同志關於科技術第產力思想1977鄧平科教育工作座談提:我家要趕世界先進水平何著手呢我想要科教育著手抓科、教育四現代化沒希望句空明確科教發展作發展經濟、建設現代化強先導擺我發展戰略首位70代期90代初期鄧平同志堅持實現四現代化科技術關鍵基礎教育核思想科教興發展戰略形奠定堅實理論實踐基礎

科教興戰略實施重意義
1)科技術第產力科技發展經濟發展決定性素社主義根本任務解放發展產力實施科教興戰略助於實現兩根本性轉變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培育新經濟增點提高企業經濟效益拓新市場空間極促進產力發展
(2)我政府實施科教興戰略行使組織領導社主義經濟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等職能表現家實施些職能利於促進經濟發展社全面進步提高民物質文化水平實現社主義目、目標;利於鞏固發展社主義制度實現家社穩定;利於增強我綜合力提高我際位

2、山東省黨委省政府重視科技創新對企業有何經濟意義

重視文化科技創新意義:
①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技術水平和民族文化水平還不高,(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有助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
②發展教育與科學,是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是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加強科技創新和教育創新,有助於發展教育與科學);
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是先進生產力的集中體現和主要標志;
④科技進步和創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
⑤世界范圍內的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
⑥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對經濟和發展具有先導性、全局性;
⑦增強創新能力關繫到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
⑧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3、運用為國家職能的有關說明我國政府如何促進科技創新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昨天公布的一份報告稱,中國今年有望首次超過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研發投資第二大國。
增長速度驚人:
經合組織表示,在過去一年中,中國研發投入的增幅超過20%,按照這樣的趨勢,預計今年全年中國的研發投入將達1360億美元,有望首次超過日本,後者全年研發投入預計為130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中國研發投入的飛速增長令人吃驚,」經合組織科技部門主管派拉特表示,「為了趕上這種強勁增長勢頭,OECD國家需要提高研發體系的效率,同時找到更多途徑激勵創新。」
OECD的報告指出,中國的研發佔GDP的比重,已從1995年的0.6%升至2004年的1.2%,如此快速的增長甚至超過了中國已經位居世界第一的經濟增長。
「中國從上到下都開始重視科技興國和科技創新,都意識到科技是經濟發展的支柱。」
從政府層面看,「十二五」規劃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自主創新步伐、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國家在相關方面的投資也明顯加大。
而在公司層面,由麥肯錫公司和清華大學共同進行的一項最新調查顯示,中國的科技類公司正在縮小與外國競爭對手在生產率上的差距,許多國內科技企業已具備了進軍國際市場的實力。
跨國企業功不可沒。
「當然,研發開支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不僅僅是中國政府和企業,也和加入世貿組織後跨國公司加大對中國的研發投資有關。」王勇說。
跨國公司加大在中國的研發投資,一方面因為看重中國日益壯大的內需市場,另外,中國政府在政策方面對科技研發的鼓勵和傾斜,也是外資企業加大在華研發投資的重要原因。專家指出,在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市場換技術」的思路。
派拉特也表示,一些跨國公司已經開始將真正的研究工作轉移到中國,因為它們可以在上海或北京聘請到大批高水平的科學家。他表示:「有些跡象表明,它們已經開始在中國開展基礎性或突破性的研究工作。」
根據官方統計信息,跨國公司目前在華設立的研發中心已接近800家,其中相當大一部分主要面向中國市場,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研發基地開始向區域性和全球性研發中心轉型。同時,OECD的報告則顯示,從1995年到2004年,中國的研究人員總數增長了77%。
中國科技威脅論再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報道中國研發投入躍居世界第二的同時,西方媒體也再次表達了對於中國科技飛速進步的憂慮。
「表明中國的研發開支出現大幅增長,這開始引起西方政府的擔憂。」英國《金融時報》昨天的報道稱。一些西方人士聲稱,中國和印度日益增長的科技實力將成為新的競爭威脅,可能使得西方經濟體失去它們最後的主要競爭優勢。
國內有關專家表示,西方國家之所以炒作所謂中國科技威脅論,一方面是真正看到了中國和印度等國在實用技術領域的進步很快,此外,發達國家感受到的壓力還來自中國等發展中國家巨大的創新潛力方面。發展中國家創新的動力和條件較以往大大改善,不管是在資金還是人才方面,這也意味著發展中國家的創新潛力很大。
不過,專家也指出,一些西方人士提出的科技威脅論有誇大其詞的嫌疑,其目的之一可能是喚醒政府對科教的重視。
「美國政府在反恐上很大方,但在科技創新方面可能不大願意花錢,」一些美國科技從業人士可能是借著中國和印度等國科技威脅的幌子,游說政府加大科技行業投入。
不過,從經合組織昨天發布的報告看,美國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優勢還是很大的,今年全年有望達到3300億美元,仍高居世界第一。
「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未來世界科技之爭將更加激烈,中印等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小。」
中國離創新大國路還很遠
研發費用躍居世界第二,在一定程度上自然體現了中國的科技創新進步,但有關專家也提醒說,從目前的研發現狀和技術「含金量」來說,中國離創新大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經合組織科技部門主管派拉特指出,中國大部分研發開支都用於開發方面,即針對市場需求進行產品改進或重新包裝,而非基礎性的科研工作。
「原創性和長遠意義的研發還有些不足。」北京大學副教授王勇說。他指出,這和國內的科研投資結構以及管理部門在促進創新方面的思路局限有關。
專家分析說,過去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中國的不少科研機構其實都是主要從事基礎科學方面的研究,但隨著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更多的機構更注重和市場相結合,為了盡可能快地跟上市場需求變化,在技術創新方面往往只看到短期經濟效益。這種情況帶來的一個負面效應就是,我國在原創性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和重視不夠。
專家建議說,要減少上述負面效應,政府應該成立專門的基金支持原創性的科技研發,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使研發資金「用在刀刃上」,杜絕在科技資金使用方面的濫用和腐敗行為。
科技創新的原創性不夠,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政府在促進創新方面的思路局限。比如在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方面,創新項目往往「論量不論質」。
真正中國內地企業的專利申請都是在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方面,而在技術含量較高的發明專利方面,有一半的申請都來自在華外資企業。
科學家一般不關心這些。日本的技術值得剽竊,科學很強嗎?亞洲不出科學家就是因為整天跟這個比跟那個比的,忘了科學本身。我自己是學技術的,對科學沒興趣,科學是偉大的,技術是有用的。

4、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什麼轉變

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

5、運用政治生活,談談政府應該如何在提高科技創新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①政府堅持依法行政,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②政府要切實履行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職能,完善科技開發計劃,加強對重要技術標准制定的指導協調。
③政府要切實履行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加強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建設。
④政府要切實履行提供社會公共服務的職能,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制度、機制等各方面保障,為自主創新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6、科研項目對社會發展的重要作用有哪些?

一、基礎研究始終推動著新的科技進步

人類文明進步史告訴我們,在科學的基礎研究中每一個重大突破,往往都會對科學技術的創新、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產生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在近代科學產生之前,許多技術發明曾經走在相關理論知識發展的前面。但是近二百年以來,基礎研究越來越成為發明與創新的源頭,現代技術已經名副其實地成了「科學的技術」。當代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納米技術的迅速發展等無一不是建立在科學理論的突破之上。如果把現代科學技術比作一條長河,基礎研究則是其源頭。

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的三次重大技術革命都強烈地依賴於科學理論、基礎研究的突破。第一次技術革命發生於18世紀60年代,主要標志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這同近代力學、熱力學發展有著密切的關聯。第二次技術革命發生於19世紀70年代,主要標志是電力的應用,是電磁理論突破引發的成果。第三次技術革命始於20世紀40年代,是在相對論、量子力學等基礎理論突破的基礎上產生的,其主要標志是原子能技術、電子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廣泛應用。

科研項目的重大發現、理論突破往往孕育著新的知識革命,知識革命意味著知識體系、知識結構的大調整、大變革,必然將引發技術和生產方面的新的發展。今天對基礎研究的投資就是在播撒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種子,明日的應用研究及商業競爭力一定是根植在雄厚的基礎研究沃土中。

二、基礎研究引領著當代我國科技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

基礎研究對引領我國的科技進步和社會經濟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我國科學家在973計劃支持下,在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理論方面開展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推動了該領域的科技水平和生產力的提高。在水稻研究方面,開展了雜交水稻理論和克隆水稻中與株型相關的單分櫱突變體分子生物理論研究,通過控制分櫱形成數量,大大提高了水稻等禾本科作物產量;在小麥研究方面,育成了國際上小麥第一套全基因組近等導入系/近等基因系,發現了在供體親本中「隱藏」的大粒、多粒、優質、早熟等重要目標性狀,進而為培育第二次「綠色革命」雜交小麥品種奠定了基礎;在豬品種優化方面,確定了豬促卵泡素β亞基基因為豬高產仔數的主效基因,在此基礎上發展了高產仔數基因診斷盒,可以准確、快速的選擇高產仔的豬種,已在全國9個省市的12個國家級和省級的原種豬場進行了進一步的推廣和應用,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沒有分子生物科學與技術的基礎研究,就不會產生轉基因技術和相關產業。我國是美國之後自主研製轉基因抗蟲棉並在生產上推廣應用的第二個國家。從1997年轉基因抗蟲棉花在我國大面積推廣使用,到2006年我國種植轉基因棉花大約3500萬公頃,占棉花種植面積的60%以上,每畝減支增收130元,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顯著。農民可以減少80%以上的農葯使用量,減少了農葯污染和人畜中毒,提高了棉花的單產和總產,眾多的新型抗逆基因被發掘。隨著研究的開展和技術的普及,一大批國內自主知識產權的非糧轉基因作物誕生,一批新型生物技術公司誕生,帶動了生物技術育種產業和轉基因科學研究的蓬勃發展,對我國非糧農作物豐產穩產起到了引領和支撐作用。同時,轉基因技術的發展對基因的基礎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新基因的發現及其功能和調控機理、轉基因安全理論等又對相關的基礎研究不斷提出了新的課題,從而促進人類對生命本質的認識不斷向縱深發展。

高效節能、長壽命的半導體照明產品(LED)正在引發新的照明變革。近年來,在一系列科技計劃的支持下,我國的半導體照明技術及產業蓬勃發展,形成了產學研緊密結合,基礎研究、關鍵技術和產業化的互動發展的創新局面,實現了從物理、材料、器件、重大裝備到示範應用的創新鏈和產業鏈。目前,已發展出的大功率白光LED發光效率達到80lm/W,超過熒光燈的效率,是白熾燈的5-10倍、壽命是白熾燈30-50倍。在建築景觀照明、大屏幕顯示、交通信號燈、指示燈、手機及數碼相機等用小尺寸背光源,太陽能LED照明,汽車照明,特種照明及軍用等領域有廣泛應用前景。半導體照明之所以能夠迅速取得今日的重大進展,得益於幾十年來我們對以氮化鎵為代表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的重要基礎問題研究的突破。通過低溫緩沖層消除應力和對P型摻雜機理的認識,提高了材料的質量和發光的量子效率,實現了從材料到器件的躍變;通過第一原理計算對摻雜機理的深入認識,將摻雜濃度提高了兩個數量級,將這些基礎研究的重大突破應用到器件上,使產品性能提升了一倍,實現了特種照明的實用化。可以說半導體照明技術發展過程中每前進一步,都伴隨著對材料相關基礎問題的深刻認知。要實現半導體照明進入通用照明領域,必須重視和研究解決阻礙其快速和持續發展的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等重大基礎問題。

通過上述事例,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認識:其一,基礎研究對我國實施自主創新戰略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不論對科技發展本身還是對經濟社會發展,基礎研究都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制高點,必須進行超前部署。只有在基礎研究方面擁有堅實基礎和重大建樹,國家的自主創新能力才有提升之道,才能在全球經濟分工中取得優勢和主動地位。其二,科技與經濟的結合、創新鏈與產業鏈的互動必須深入到基礎研究的層次和水平上,才會實現真正的緊密的結合,才能實現基礎研究與科技進步、經濟社會發展的良性循環、相互促進的機制。其三,基礎研究是孕育原始性創新、也是需要原始性創新能力和智慧的領域。這個領域的發展就是需要一定的基礎條件、需要長期的研究積累,需要鼓勵人們充分交流、質疑批判、勇於嘗試探索的學術環境。

三、要重視基礎研究,促進原始性創新

胡錦濤總書記在春節前看望錢學森、吳文俊兩位科學家時,意味深長地指出:要充分重視基礎研究的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在加大對基礎研究投入、重視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還要注重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近幾年的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幾乎都授予了長期從事基礎科學或應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學家,可見黨和國家對基礎研究的高度重視。基礎研究具有研究周期長、風險大、厚積薄發、探索性強、進展往往難以預測、人才作用突出等特點。其產出的新知識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對其進行穩定的支持是政府的職責。我們既要重視依靠科技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更要重視抓住源頭的原始創新。為此,科技部將與有關部門一道採取一些措施,為基礎研究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首先,積極引導全社會高度重視基礎研究的戰略意義和重大作用。要通過深入的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積極引導全社會深化對基礎研究是經濟社會發展先導的認識、是自主創新源泉的認識,是國家發展和安全重要基礎的認識;深化原始性創新對科技進步乃至國家產業發展重大影響的認識;尤其是深化對基礎研究活動特點和規律的認識,並以此來指導相應的管理和政策制定。

第二,加強在基礎研究領域和前沿高技術研究方面的戰略部署。要在關乎國家發展戰略的領域、科學技術的前沿要超前部署一批重點戰略性研究課題,同時繼續鼓勵自由探索在學術研究和活動的開展,高度重視自由探索的研究成果,結合國家戰略需求,及時將其提升為重點基礎研究課題。

第三,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優化配置基礎研究資助模式。政府將繼續加大對基礎研究的投入,並將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性支持相結合,在大幅加強競爭性項目經費投入的同時,加大對開展基礎的基地和人才隊伍的穩定支持,加大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科學研究中心等基地的建設費、運行補助費以及設備更新費的投入,使得從事基礎研究的科技家能夠自主決策,開展研究周期長、探索性強的科研工作,促進原始性創新成果的產生。在加大公共財政對基礎研究投入的同時,政府將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社會力量投入基礎研究,支持在企業內建立重點實驗室,或與高校、院所建立聯合實驗室,積極開展應用性基礎研究,推動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

第四,加強人才特別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如果說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那麼,人才就是科技創新之本。要徹底改變科技資源和投入「重物輕人」的觀念,採取有效措施吸引更多的優勢人才投身到基礎研究活動中來。一是支持大學生、研究生參與基礎研究,鼓勵他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勵他們在導師的支持下探索;二是鼓勵研究生參與自然科學基礎研究;三是穩定支持青年科技工作者開展獨立的基礎研究課題。

第五,創造良好的環境。一方面,加強科研基礎條件平台建設。以滿足國家重大戰略科技需求為目標,繼續加強平台建設的頂層設計,加強支撐服務能力和長效機制建設。以創新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統籌項目、人才、基地建設。重點加強在國家重大需求領域和新興前沿交叉學科領域新建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強科學數據共享和野外綜合科學考察工作。另一方面,落實科技評價辦法,加強學風建設。弘揚大膽質疑、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營造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研究的科研環境。倡導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崇尚科學、崇尚創新的良好社會氛圍。

第六,促進國際學術交流。發揮政府間科技合作的主渠道作用,為廣大科學家開展高水平的合作交流打造通暢、便捷的平台,支持我國學者參與ITER、伽利略計劃、千人基因組、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重大科技工程,支持國外優秀科學家主動參與我國一些開放領域的基礎研究;同時,也大力支持民間科技交流活動的開展,支持我國學者擔當國際學術組織主要職位,支持國際學術組織在我國開展重要的學術活動。

總之,科技工作的重要責任就是促進科學技術本身的科學發展、全面發展,以引導和服務全社會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之源,其使命不僅要服務於今天,更重要的是引領未來,創造新的需求和發展優勢。我們要有這個信心和遠見在做好今天事情的同時,為美好的明天做好准備。

7、黨和政府為什麼如此重視科技創新

談科技創新首先要了解什麼是創新,創新是指: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於各種方法、元素、路徑、環境等等),並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
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或知識創新是提出新觀點(包括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發現和新假設)的科學研究活動,並涵蓋開辟新的研究領域、以新的視角來重新認識已知事物等。原創性的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結合在一起,使人類知識系統不斷豐富和完善,認識能力不斷提高,產品不斷更新。信息通信技術發展引領的管理創新作為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科技創新的主題,是當今時代科技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知識、新藝術的一部分,它自身也是電子信息或新概念、新思想、新理論、新方法、新發現和新假設的集成。
科技創新涉及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國際組織、中介服務機構、社會公眾等多個主體,包括人才、資金、科技基礎、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創新氛圍等多個要素,是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交互復雜作用下的一種復雜涌現現象,是一類開放的復雜巨系統。從技術進步與應用創新構成的技術創新雙螺旋結構出發,進一步拓展視野,技術創新的力量是來自於科學研究與知識創新,來自專家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參與。信息技術引領的現代科技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推動了管理創新,這既包括宏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制度創新,也包括微觀管理層面上的創新。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無疑是我們所在這個時代創新的主旋律,也是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現代科技引領的管理創新之間的協同互動共同演化形成了科技創新。

8、各級政府為什麼要出錢扶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動,它對國家有什麼意義

扶持中小企業科技創新活動是國家進行技術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鼓勵技術創新有利於國家資源及社會成本的降低,是科學發展的一部分!!

9、如何發揮政府和企業在推動工業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當然,以市場換技術需要三個基本的條件:一是政府控制大局把握政策,對涉及關鍵技術的工程項目行使國家意志,理直氣壯的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抵禦來自內外兩方面的壓力,協調各方面的利益,為引進技術制定相關配套政策;二是工程項目業主應志存高遠,提供機會,要站在振興民族工業的高度,從長遠的利益出發,為製造企業創造必要的條件,按照提供機會、嚴格要求、市場操作、團結協作的原則,做推進技術創新的堅強支柱;三是企業自身要早做准備,抓住機遇,應做好包括基礎設施、自主研發、科學管理等方面的前期准備,用實際能力和行動保證技術引進和工程建設同步實施,快速消化吸收,實現自主創新。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