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知識產權 » 2014年度廣州知識產權局決算表

2014年度廣州知識產權局決算表

發布時間: 2022-08-09 16:30:00

1、是科技局局長權利大還是文廣新局局長權利大?

兩個局的局長職務是相同的,行駛權力方面當然是文廣新聞局局長權力大,管理范圍寬,特別是管理新聞這塊。

2、江蘇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機構設置

<

3、科技局和教育局哪個權力大點?

從眼前來看,應該是科技局的權力大點。

科技局應該是比較務實的,有現實經濟利益可講;教育局務虛點,他講的利益遠點。

4、請在30分鍾之內把答案告訴我,謝謝,急啊

前 言

人類的活動范圍,經歷了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大氣層,從大氣層到外層空間的逐步拓展過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出現的航天技術,開辟了人類探索外層空間活動的新時代。

經過近半個世紀的迅速發展,人類航天活動取得了巨大成就,極大地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航天技術已成為當今世界高技術群中對現代社會最具影響的高技術之一,不斷發展和應用航天技術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中華民族在人類發展史上曾創造過燦爛的古代文明。中國最早發明的古代火箭,便是現代火箭的雛形。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依靠自己的力量,獨立自主地開展航天活動,於1970年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迄今,中國在航天技術的一些重要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二十一世紀,中國將從本國國情出發,繼續推進航天事業的發展,為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作出應有的貢獻。

在邁進二十一世紀之際,有必要對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原則、發展現狀、未來發展和國際合作等作簡要的介紹 。

一、宗旨原則

中國政府一直把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使外層空間造福於全人類。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其根本任務是發展經濟,不斷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事業。航天活動在維護國家利益、實施國家發展戰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決定了中國發展航天事業的宗旨和原則。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宗旨是:探索外層空間,擴展對宇宙和地球的認識;和平利用外層空間,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發展,造福全人類;滿足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維護國家利益,增強綜合國力。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原則是:

--堅持長期、穩定、持續的發展方針,使航天事業的發展服從和服務於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航天事業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及在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將航天事業的發展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鼓勵和支持。

--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自主創新,積極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國立足於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航天技術攻關,實現技術突破;同時,重視航天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則,把航天技術自主創新與必要的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有機地結合起來。

--根據國情國力,選擇有限目標,重點突破。中國發展航天事業以滿足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基本需求為目的,選擇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集中力量,重點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突破。

--提高航天活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重視技術進步的推動作用。中國謀求更加經濟、更加高效的航天發展道路,力求技術先進性和經濟合理性相統一。

--堅持統籌規劃、遠近結合、天地結合、協調發展。中國政府統籌規劃並合理安排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促進航天事業全面、協調的發展。

二、發展現狀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中國航天事業是在基礎工業比較薄弱、科技水平相對落後和特殊的國情、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展起來的。中國獨立自主地進行航天活動,以較少的投入,在較短的時間里,走出了一條適合本國國情和有自身特色的發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國在衛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溫燃料火箭技術、捆綁火箭技術以及靜止軌道衛星發射與測控等許多重要技術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遙感衛星研製及其應用、通信衛星研製及其應用、載人飛船試驗以及空間微重力實驗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空間技術

1.地球衛星。中國於1970年4月24日成功地研製並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自主研製和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截至2000年10月,中國共研製並發射了47顆不同類型的人造地球衛星,飛行成功率達90%以上。目前,中國已初步形成了四個衛星系列--返回式遙感衛星系列、"東方紅"通信廣播衛星系列、"風雲"氣象衛星系列和"實踐"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資源"地球資源衛星系列也即將形成。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衛星回收成功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製和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的國家。中國的氣象衛星、地球資源衛星主要技術指標已達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國際水平。近幾年來,中國研製並發射的6顆通信、地球資源和氣象衛星投入使用後,工作穩定,性能良好,產生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運載火箭。中國獨立自主地研製了12種不同型號的"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適用於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近地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9200千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最大運載能力達到5100千克,基本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自1985年中國政府正式宣布將"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入國際商業發射市場以來,已將27顆外國製造的衛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市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迄今,"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共實施了63次發射;1996年10月至2000年10月,"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連續21次發射成功。

3.航天器發射場。中國已建成酒泉、西昌、太原三個航天器發射場,並圓滿完成了各種運載火箭的飛行試驗和各類人造衛星、試驗飛船的發射任務。中國航天器發射場既可完成國內發射任務,又具有完成為國際商業發射服務和開展其他國際航天合作的能力。

4.航天測控。中國已建成完整的航天測控網,包括陸地測控站和海上測控船,圓滿完成了從近地軌道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從衛星到試驗飛船的航天測控任務。中國航天測控網已具備國際聯網共享測控資源的能力,測控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5.載人航天。中國於1992年開始實施載人飛船航天工程,研製了載人飛船和高可靠運載火箭,開展了航天醫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工程研究,選拔了預備航天員,研製了一批空間遙感和空間科學試驗裝置。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第一艘"神舟"號無人試驗飛船,標志著中國已突破了載人飛船的基本技術,在載人航天領域邁出了重要步伐。

空間應用

1.衛星遙感。中國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衛星遙感應用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工作,在氣象、地礦、測繪、農林、水利、海洋、地震和城市建設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國家遙感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中國遙感衛星地面接收站等機構,以及國務院有關部委、部分省市和中國科學院的衛星遙感應用研究機構已經建立起來。這些專業機構利用國內外遙感衛星開展了氣象預報、國土普查、作物估產、森林調查、災害監測、環境保護、海洋預報、城市規劃和地圖測繪等多方面、多領域的應用研究工作。特別是衛星氣象地面應用系統的業務化運行,極大地提高了對災害性天氣預報的准確性,使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經濟損失有了明顯的減少。

2. 衛星通信。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利用國內外通信衛星,發展衛星通信技術,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通信、廣播和教育事業的發展需求。在衛星固定通信業務方面,全國建有數十座大中型衛星通信地球站,聯結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衛星通信話路達2.7萬多條。中國已建成國內衛星公眾通信網,國內衛星通信話路達7萬多條,初步解決了邊遠地區的通信問題。甚小口徑終端(VSAT)通信業務近幾年發展較快,已有國內甚小口徑終端通信業務經營單位30個,服務小站用戶15000個,其中雙向小站用戶超過6300個;同時建立了金融、氣象、交通、石油、水利、民航、電力、衛生和新聞等幾十個部門的80多個專用通信網,甚小口徑終端上萬個。在衛星電視廣播業務方面,中國已建成覆蓋全球的衛星電視廣播系統和覆蓋全國的衛星電視教育系統。中國從1985年開始利用衛星傳送廣播電視節目,目前已形成了佔用33個通信衛星轉發器的衛星傳輸覆蓋網,負責傳送中央、地方電視節目和教育電視節目共計47套,以及中央32路對內、對外廣播節目和近40套地方廣播節目。衛星教育電視廣播開播十多年來,有3000多萬人接受了大、中專教育與培訓。近年來,中國建成了衛星直播試驗平台,通過數字壓縮方式將中央和地方的衛星電視節目傳送到無線廣播電視覆蓋不到的廣大農村地區,使中國廣播電視的覆蓋率有了很大提高。中國現有衛星電視廣播接收站約18.9萬座。在衛星直播試驗平台上,還建立了中國教育衛星寬頻多媒體傳輸網路,面向全國開展遠程教育和信息技術的綜合服務。

3. 衛星導航定位。中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國外導航衛星,開展衛星導航定位應用技術開發工作,並在大地測量、船舶導航、飛機導航、地震監測、地質防災監測、森林防火滅火和城市交通管理等許多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中國在1992年加入了國際低軌道搜索和營救衛星組織(COSPAS-SARSAT),以後還建立了中國任務控制中心,大大提高了船舶、飛機和車輛遇險報警服務能力。

空間科學

中國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探空火箭、探空氣球開展了高層大氣探測。在七十年代初期開始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開展了一系列空間探測和研究,獲得了很多寶貴的環境探測資料。近年來,開展了空間天氣預報的研究工作及相應的國際合作。從八十年代末開始利用返回型遙感衛星進行了多種空間科學實驗,在晶體和蛋白質生長、細胞培養、作物育種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中國空間科學在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若干創新成果,在空間物理學、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等領域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對外開放的國家級實驗室,建立了空間有效載荷應用中心,具有支持進行空間科學實驗的基本能力。近年來,利用"實踐"系列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對近地空間環境中的帶電粒子及其效應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探測,並首次完成了微重力流體物理兩層流體空間實驗,實現了空間實驗的遙操作。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斷完善,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引導中國航天活動的發展方向,統籌規劃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的發展,推動航天領域中重大技術的研究開發和系統集成,促進航天科技在經濟、科技、文化和國防建設等方面的應用,深化航天科技工業的改革,實現航天事業的持續發展。國家加強法制建設和政策管理,建立航天法規體系,制定航天產業技術政策,保證航天活動有序、規范發展。國家鼓勵科研機構、工業企業、商業企業和高等院校在國家航天政策引導下,發揮各自優勢,積極參與航天活動。國家支持航天科技創新,構建有中國特色的航天創新體系,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積極推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產業化。國家支持公益性航天活動以及具有商業前景的航天研究開發工作,並不斷強化對航天行業的監督。中國國家航天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負責民用衛星管理及相關的政府間國際空間合作的政府機構。

三、未來發展

二十一世紀將是世界航天活動蓬勃發展的新世紀。中國根據國家發展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目標,正在制定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航天發展戰略和規劃,加快發展航天事業。

發展目標

近期(今後十年或稍後的一個時期)發展目標:

--建立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以氣象衛星系列、資源衛星系列、海洋衛星系列和環境與災害監測小衛星群組成長期穩定運行的衛星對地觀測體系,實現對中國及周邊地區甚至全球的陸地、大氣、海洋的立體觀測和動態監測。

--建立自主經營的衛星廣播通信系統。積極支持商用廣播通信衛星的發展,開發長壽命、高可靠的大容量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和電視直播衛星,初步建成中國衛星通信產業。

--建立自主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分步建立導航定位衛星系列,開發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系統,初步建成中國的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產業。

--全面提高中國運載火箭的整體水平和能力。提高現有"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性能和可靠性;開發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和低成本的運載火箭,建成新一代運載火箭型譜化系列,增強參與國際商業發射服務的能力。

--實現載人航天飛行,建立初步配套的載人航天工程研製試驗體系。

--建立協調配套的全國衛星遙感應用體系。統一規劃和建設各種衛星遙感地面應用系統,建立覆蓋全國的地面衛星遙感數據接收、處理和分發系統,實現資源共享;在對地衛星遙感主要應用領域,形成較完整的業務化應用體系。

--發展空間科學,開展深空探測。建立新型的科學探測與技術試驗衛星系列,加強空間微重力、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空間環境和空間天文研究;開展以月球探測為主的深空探測的預先研究。

遠期(今後二十年或稍後的一個時期)發展目標:

--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實現產業化和市場化,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滿足經濟建設、國家安全、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廣泛需求,進一步增強綜合國力。

--按照國家整體規劃,建成多種功能和多種軌道的、由多種衛星系統組成的空間基礎設施;建成天地協調配套的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形成完整、連續、長期穩定運行的天地一體化網路系統。

--建立中國的載人航天體系,開展一定規模的載人空間科學研究和技術試驗。

--空間科學取得眾多成果,在世界空間科學領域佔有較重要的地位,開展有特色的深空探測和研究。

發展思路

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思路是:

--促進空間技術及應用實現產業化。引導和鼓勵航天科技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創

新,建立面向國內外市場的運行機制,以通信衛星和衛星通信、運載火箭為重點,分步實施,推進空間技術及應用產業化進程。

--合理部署各種航天活動。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空間技術、空間應用與空間科學。採用"優先安排"、"積極支持"、"適度發展"和"跟蹤研究"四種不同方式部署航天活動三個領域的各項工作,以實現中國航天事業的全面、協調發展。

--加強預先研究和技術基礎建設。集中力量攻克重大關鍵技術,掌握核心技術,形成自主知識產權;同時加強航天活動三個領域的技術基礎建設,擴大國際空間合作,繼續保持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勢頭。

--加速航天科技隊伍建設,構築航天人才優勢。發展航天教育,培養航天人才,採取特殊政策,加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年輕的航天科技隊伍。普及航天知識,宣傳航天事業,動員社會各界力量支持航天事業的發展。

--加強科學管理,提高質量和效益。針對航天活動投資大、風險大、技術密集、系統復雜等特點,運用系統工程等現代管理手段,加強科學管理,提高系統質量,降低系統風險,提高綜合效益。

四、國際合作

中國一貫支持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各種活動,主張在平等互利、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基礎上,增進和加強空間領域的國際合作。

指導原則

中國政府認為,國際空間合作應遵循1996年第五十一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關於開展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的國際合作,促進所有國家的福利和利益,並特別要考慮到發展中國家的需要的宣言》("國際空間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則。中國政府在開展國際空間合作中,一貫堅持以下指導原則:

--國際空間合作應以和平開發和利用空間資源,為全人類謀取福利為宗旨。

--國際空間合作應在平等互利、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以及公認的國際法原則的基礎上進行。

--國際空間合作的優先目標是共同提高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航天能力,享受航天技術的惠益。

--國際空間合作應採取必要措施保護空間環境和空間資源。

--支持加強聯合國外空委員會的作用,支持聯合國的外空應用方案。

基本政策

中國政府在開展國際空間合作中採取以下基本政策:

--堅持獨立自主的方針,根據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以及國內外航天科技的市場需求,開展積極、務實的國際空間合作。

--支持聯合國系統內開展的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的多邊國際合作。

--重視亞太地區的區域性空間合作,支持世界其他區域性空間合作。

--重視與發達的空間國家的空間合作,同時加強與發展中國家的空間合作。

--鼓勵和支持國內外科研機構、工業企業和高等院校,在國家有關政策和法規的指導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國際空間交流與合作。

主要活動

中國在空間領域的國際合作始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期。二十多年來,中國開展了雙邊合作、區域合作、多邊合作以及商業發射服務等多種形式的國際空間合作,取得了廣泛的成果。

1.雙邊合作。1985年以來,中國先後與美國、義大利、德國、英國、法國、日本、瑞典、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烏克蘭、智利等十多個國家簽訂了政府間、政府部門間空間科學技術及應用合作協定、議定書或備忘錄,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系。雙邊合作的形式多種多樣,從制定互利的空間計劃、互派專家學者、組織研討會,到共同研製衛星或衛星部件、進行衛星搭載服務、提供商業發射服務等等。

1993年,中國與德國合資成立了華德宇航技術公司。1995年中國與德國、法國的宇航公司簽訂了"鑫諾一號"衛星的研製生產合同,並於1998年發射成功。這是中國與歐洲宇航界的首次衛星合作。

中國與巴西開展的地球資源衛星合作進展順利。1999年10月1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中巴地球資源衛星。中巴雙方除了整星合作外,在衛星技術、衛星應用以及衛星零部件等方面也開展了多項合作。中巴在空間領域的合作是發展中國家之間在高科技領域進行"南南合作"的典範。

2. 區域合作。中國十分重視亞太地區的區域性空間合作。1992年,中國與泰國、巴基斯坦等國聯合倡導並發起了"亞太地區空間技術與應用多邊合作研討會"。在此區域合作的推動下,中國、伊朗、韓國、蒙古、巴基斯坦和泰國等六國政府於1998年4月在曼谷簽署了《關於多任務小衛星項目及有關活動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除簽字國外,其他亞太國家也可以加入。該合作項目的確定,促進了亞太區域空間技術和應用的發展。

3. 多邊合作。1980年6月,中國首次派出觀察員代表團參加了聯合國外空委員會第二十三屆會議,同年11月3日,聯合國正式接納中國為該委員會成員國。此後,中國參加了歷屆聯合國外空委員會及其下屬的科技和法律小組委員會屆會。中國於1983年和1988年先後加入了聯合國制定的《外空條約》、《營救協定》、《責任公約》和《登記公約》,並嚴格履行有關責任和義務。

中國支持和參與了聯合國空間應用方案的實施。1988年以來,中國每年都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一定數額、為期一年的長期培訓獎學金。1994年,中國政府與聯合國亞太經社會合作在北京召開了首屆亞太區域"空間應用促進可持續發展部長級會議",並發表了具有深遠影響的《北京宣言》。1999年9月,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和歐空局合作,在北京舉辦了"空間應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2000年7月至8月,中國政府有關部門與聯合國外空司和亞太經社會合作,在北京舉辦了"亞太地區空間技術與應用衛星技術短期培訓班",來自亞太地區十個發展中國家的學員參加了培訓。

空間碎片問題是人類進一步開展航天活動所面臨的一個重大挑戰。中國有關部門十分重視空間碎片問題,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與有關國家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1995年6月,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式加入了"機構間空間碎片協調委員會"。中國將繼續與各國共同探討緩減空間碎片的途徑和辦法,積極推進這一領域的國際合作。

中國還參加了諸如"國際對地觀測委員會"、"世界天氣監測"、"聯合國減災十年"、"國際日地能量計劃"等多邊合作項目。

4. 商業發射服務。自1985年中國政府宣布"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承攬國際衛星發射服務業務以來,至2000年10月,先後為巴基斯坦、澳大利亞、瑞典、美國、菲律賓、巴西等國家及中國用戶成功地發射了27顆國外製造的衛星。"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進入國際衛星發射服務市場,是對國際商業衛星發射服務的有益補充,也為國外用戶提供了新的選擇。

優先領域

中國政府繼續支持在空間技術、空間應用和空間科學等領域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將優先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國際合作:

--積極推動亞太地區空間技術與應用多邊合作,利用空間技術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以及環境和災害監測。

--支持中國航天企業在平等、公平、互利的原則下積極參與國際航天商業發射服

務。

--支持利用中國成熟的空間技術和空間應用技術,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與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為合作國家提供服務。

--支持開展地球環境監測、空間環境探測、微重力科學、空間物理和空間天文等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特別是微重力流體物理、空間材料科學、空間生命科學與空間生物技術等研究領域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5、科工信局是做什麼的

科工信局機構職責:

一、貫徹執行國家、省、市有關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和信息化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定全市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和信息化的措施,並組織實施和監督檢查。

二、擬訂並組織實施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和信息化發展規劃、計劃,制定並組織實施相關行業的產業政策,提出優化產業布局、結構的政策建議,組織實施產業結構調整方案。

三、監測分析全市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和信息化領域的經濟運行態勢,進行預測預警和信息引導,組織實施近期經濟運行調控措施,統籌協調經濟運行和信息化建設中的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

四、對工業、科技服務業、信息服務業實施行業管理,協調解決有關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

五、執行有關固定資產投資政策,編制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技術改造、技術創新等專項資金年度投資計劃並組織實施,審核、上報和辦理需經國家、省、市審批、核准、備案的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參與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審核、上報工作,提出促進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技術改造投資的措施和意見。

六、指導工業、軟體業和信息服務業的技術進步、技術創新、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工作,推進相關科研成果產業化,指導企業質量管理和工業設計工作,負責組織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和產業集群發展;指導相關行業加強安全生產管理。

七、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能源節約、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和促進清潔生產的有關規劃和政策措施,組織協調以節能降耗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

八、擬訂並組織實施全市產業轉移總體規劃和政策措施,研究產業轉移重大問題並提出政策建議,推進工業、信息化領域現代產業體系建設。

九、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方案論證、綜合平衡、評估驗收和制定相關配套政策,對科技重大專項實施中的重大調整提出意見。

十、承擔推進全市創新體系建設的責任,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全市創新體系建設規劃,擬訂促進全市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政策措施,制定科研條件保障規劃和提出相關政策,推進科技基礎條件平台、實驗室體系、重點科研基地、產業創新平台、重大創新基地建設和科技資源共享,擬訂科技促進企業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負責創新型企業和自主創新產品的申報工作,推動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十一、會同有關部門擬訂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政策,指導高新技術產業化及應用技術的開發與推廣,推薦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認定,指導陽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各類科技示範推廣基地的建設。

十二、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和措施建議,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審核相關科研機構的組建和調整,培育發展民辦科研機構,優化科研機構布局。

十三、負責中小企業發展的宏觀指導和服務,協調有關部門擬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問題。

十四、推進全市信息化工作;負責全市信息網路設施建設的規劃、協調和管理;組織協調和指導信息資源開發共享以及社會和經濟各領域的信息化應用,推廣信息化領域新技術、新標准。

十五、協助推進國家、省、市的重點信息化工程,負責信息安全的統籌規劃、組織推動和協調管理,協調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十六、配置和管理無線電頻譜資源,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台(站),負責無線電監測、檢測、干擾查處工作,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

十七、負責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協調國防科技工業的軍轉民工作,協調民用部門軍品配套工作。

十八、負責組織協調全市保護知識產權工作,推動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體系建設,統籌、協調、指導知識產權戰略的實施工作,牽頭擬訂並協調實施知識產權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推進知識產權高層次戰略合作。

十九、負責全市專利工作;組織開展全市專利行政執法及市場監督管理工作;貫徹落實專利優惠、獎勵政策和措施,指導、協調企事業單位專利工作。

二十、組織科技工作者參與制訂科技政策、規劃,參與地方性的政治協商、科學決策和民主監督工作;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

二十一、開展科普工作,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推廣先進技術,提高全民科學素質;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承擔科技項目評估、成果鑒定、專業技術資格認定。

二十二、指導協調科技、工業、信息化領域的對外合作與交流。

二十三、承辦市人民政府以及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省科學技術廳、省知識產權局、省科學技術協會交辦的其他事項。

(5)2014年度廣州知識產權局決算表擴展資料

內設機構

(一)辦公室(機關黨委辦公室)。

負責有關會議、文電、檔案等機關日常工作;承擔信訪、信息、機要、保密和安全保衛等工作;負責局機關和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機構編制、勞動工資、內部審計以及離退休人員服務工作;承擔規范性文件、重要文稿及對外協議的起草或審核工作;承擔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工作,對相關行業法規和規章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二)經濟運行科。

監測、分析工業、高新技術產業和信息服務業經濟運行態勢;提出工業、高新技術產業、信息服務業近期主要經濟預測性指標和調控建議,協調解決經濟運行中的重大問題;承擔重點企業監測、收集、整理、發布、分析工作;提出推進產業結構調整、融合發展及管理創新的政策建議和實施方案;擬訂和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方案。

(三)園區與技術創新科。

指導行業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組織實施企業技術創新、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創新能力建設;指導技術創新體系和企業技術中心建設;指導企業質量管理;負責市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工作。承擔產業轉移工業園區的綜合協調工作,指導推進工業園區合理布局、工業進園和產業集群發展,承擔市推進產業轉移和勞動力轉移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四)工業與技術改造科。

負責通用機械、汽車、民用飛機、民用船舶、鋼鐵、有色金屬、稀土、化工(不含煤制燃料和燃料乙醇)、建材、輕工、紡織服裝、食品醫葯、家電等行業管理;擬訂相關工業發展規劃和政策,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編制實施省、市工業和信息化領域企業重點技術改造投資計劃,審查、上報和辦理需經國家、省、市審批、核准、備案的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項目。承擔國防科技工業的綜合協調和管理。

(五)能源與循環經濟科。

指導節能降耗工作,制定節能降耗相關規劃、政策並組織實施;組織協調推動循環經濟、資源綜合利用工作;推動企業開展自願清潔生產工作;牽頭協調以節能降耗為主要內容的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的推廣應用工作;組織節能監察和考核;推動循環經濟系統工程建設;依法實施電力行業管理。

(六)高新技術與科技發展科。

會同有關部門認定創新型企業、自主創新產品;負責民營科技企業的申報認定工作;組織擬定科技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會同有關部門認定專業鎮、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負責國家和省科技計劃項目的申報;編制實施高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的規劃;組織實施高新技術領域科技攻關及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協調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組織申報高新技術產業基地、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組織實施國家、省、市創新基金(資金)項目;負責科技統計和承擔科技裝備動員辦公室日常工作。

(七)產學研合作科(陽江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示範基地管委會辦公室)。

編制產學研合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組織實施產學研合作專項資金項目;組織產學研創新聯盟、示範基地、創新平台建設;推進企業科技特派員計劃;編制和組織實施年度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和重點新產品計劃;負責陽江國家科技成果推廣示範基地的日常管理、發展規劃、招商引資等工作;承擔科學技術獎勵和評審委員會辦公室日常工作。

(八)農村科技科。

研究提出促進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的戰略和政策措施;研究制訂農業和農村科技發展規劃和計劃;組織實施農業科技攻關計劃、星火計劃和科技扶貧計劃;負責星火龍頭企業的認定和考核工作,指導農業和農村科技產業示範、星火培訓;會同有關部門推進農村信息直通車工程建設;指導農業科技園區、產業基地建設的有關工作。

(九)知識產權科。

承擔牽頭擬定並協調實施知識產權和專利工作發展規劃和年度計劃;負責知識產權專項資金的申報、管理和使用,承擔專利優惠、獎勵政策及措施的組織落實工作;承擔組織協調全市保護知識產權的有關工作;統籌協調涉外知識產權事宜;組織開展專利行政執法及市場監督管理工作,提供知識產權政策法律咨詢;指導和監督知識產權社團、專利中介機構;承擔市知識產權聯席會議的日常工作。

(十)信息產業科。

組織編制信息產業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貫徹執行國家、省有關信息產品及信息服務的技術規范和標准;推動軟體產業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建設;協調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負責組織實施電子信息技術領域各類別項目;承擔電子信息產品製造行業管理;承擔市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十一)市無線電管理辦公室。

承擔無線電頻率的規劃、分配與指配工作;依法監督管理無線電台(站);協調處理軍地間無線電管理相關事宜;承擔無線電監測、檢測及干擾查處工作,協調處理電磁干擾事宜,維護空中電波秩序;依法組織實施無線電管制;組織實施信息網路設施建設的規劃和管理;協調通信管線、站點、公共通信網規劃。

(十二)科研條件與財務科。

擬訂社會發展領域科技發展和基礎研究政策和規劃;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科技、工業、知識產權和信息化資源合理配置的政策措施並組織落實;負責市科技三項經費安排、使用以及各項資金、有關經費的劃撥和預、決算,監督經費的使用管理;負責組織開展資金使用績效評價;負責本局機關的財務管理和資產管理工作;對本局所屬和歸口管理單位的財務活動進行指導、監督。

(十三)市中小企業局。

貫徹實施國家有關中小企業的政策、法規,協調相關部門對中小企業進行指導和服務;提出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有關重大問題;指導中小企業改革與創新,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和擔保體系建設;指導創業基地建設;指導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作配套發展;指導中小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產學研結合、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優化調整。下設2個職能科室:

1、改革發展科。

負責局綜合協調工作,承擔信息收集和對外宣傳工作;制定中小企業發展戰略、中長期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協調解決中小企業發展中的有關問題;研究提出制定有關中小企業的扶持政策;指導中小企業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

2、技術進步科。

負責市發展中小企業扶持資金的有關管理工作;組織申報國家和省有關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研究制定促進中小企業自主創新政策措施;指導中小企業產業轉型、結構優化升級和與大企業配套發展等技術進步工作;指導中小企業技術支持服務平台建設和推動產學研合作;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和擔保體系建設。

(十四)學會與科普部。

負責科協常委會秘書處日常工作。負責所屬市級學會、協會的監督和管理;學術期刊管理工作;組織開展國內學術交流、國際及港澳台民間科技交流與合作;維護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權益;組織表彰優秀科技工作者及舉薦人才;負責規劃、組織、協調、指導全市科協系統的科普工作;負責組織機關和市級學會開展「四大重點人群」的科普行動;組織開展「廠會協作」、「村會協作」工作;協調有關部門做好科技培訓工作;組織開展科普資源共建共享、科普基礎條件和科普組織隊伍建設等工作。

6、福州市教育局的內設機構

根據上述職責,市教育局設12個職能處(室)。 (一)辦公室(市委教育工委辦公室)
1、綜合協調局機關黨務、政務、事務,負責新聞宣傳、文秘、檔案、督辦、對口支援、保密、信訪及機關後勤等工作。2、負責局長辦公會議等重要會議的組織安排和督辦。3、負責局機關離退休幹部服務工作。4、負責制定全市教育系統信息化建設規劃並組織實施。5、協調教育系統有關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工作。6、負責全市教育系統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7、開展同台灣地區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教育交流工作。8、負責來榕任教的外籍專家管理工作。
(二)高等教育處
1、負責全市各類高等教育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參與制定高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招生工作。2、負責制訂和組織實施高等學校布局、層次、學科專業設置和調整方案。3、指導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作。4、指導高校重點學科建設。5、參與高等學校學位授予單位的申報工作。
(三)中等教育處
1、負責全市普通中學教育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2、參與制訂普通中學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全市普通中學年度招生計劃,協調招生工作。3、指導、推動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實施並組織檢查、評估。4、參與普通中學的設置、撤銷、更名和調整的申報與審核工作。5、指導、管理普通中學學制、教學計劃、教學用書等行政管理工作。6、負責「三防」教育;負責委屬普通中學的學籍管理。7、負責國防教育工作。8、參與城市、農村教育綜合改革。
(四)初等教育處
1、負責全市普通初等教育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2、參與制訂初等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制定全市小學年度招生計劃,協調招生工作。3、指導、推動初等義務教育的實施,並組織檢查、評估。4、參與普通初等教育、特殊教育學校的設置、撤銷、更名和調整的申報和審核工作。5、指導、管理普通初等教育、特殊教育的學制、教學計劃、教學用書等工作。
(五)幼兒教育處
1、負責全市幼兒教育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2、參與制訂幼兒教育事業發展規劃。3、建立全市幼兒園(班)登記注冊制度和評估督導制度。4、指導、管理幼兒園的學制、教學計劃、教學用書等工作。
(六)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
1、負責全市中等職業和成人學歷教育以及文化技術教育的辦學指導和業務管理。2、參與制訂中等職業和成人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招生計劃。3、擬定和實施掃除文盲規劃,組織農村文化技術教育。4、指導協調中等職業和成人教育學校教學體系及教學質量的評價監督體系建設,加強學籍管理工作。5、指導教育教學改革,組織指導辦學水平、教學水平評估。6、指導職業證書考試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職工崗位培訓工作。 (七)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處
1、負責教育系統學校體育、衛生與健康教育、藝術教育和國防教育工作。2、承擔教育系統全市性的學生體育競賽、藝術演出、比賽活動和初中畢業生升學體育考試的組織工作。3、協調中小學校及學生參加全國體育競賽和藝術教育等交流活動。4、指導學校體育、衛生、藝術教育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
(八)德育教育處
1、負責指導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學生德育工作。2、負責抓好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思想品德課的建設和改革,推進鄧小平理論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抓好學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和馬列主義理論課、思想品德課教師隊伍建設和基地建設。3、實施《德育規程》,對學生進行政治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行為規范訓練。4、負責抓好全市各級各類學校的思想理論宣傳教育工作。
(九)師資管理處
1、負責全市教師管理工作。2、制定全市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培養培訓計劃。3、負責全市師資培訓和在職教師繼續教育工作。4、指導各級各類師范學校、教師進修院校的辦學和業務工作。5、參與制訂師范教育事業發展規劃和年度招生計劃。
(十)財務審計處
1、負責制定全市教育事業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年度計劃。2、負責研究全市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工作。3、負責市級基建投資計劃安排和管理。4、指導局屬學校後勤管理。5、會同有關部門擬定教育經費籌措和管理的政策規定。6、統計並監測全市教育經費投入情況和執行情況。7、負責編制市級教育事業經費的預算和決算。
(十一)人事處
1、負責局屬學校人事、編制工作。2、負責教育系統的表彰獎懲及特級教師等評選工作。3、負責教師資格認定工作。4、制定教育系統工資福利待遇的實施意見。5、擬定全市師范類畢業生就業政策和改革措施。6、負責制定師范類畢業生就業計劃並組織實施。7、制定主管系列(專業)職稱評定工作意見並組織實施,組織評審局屬單位有關專業技術人員職務。8、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留學回國人員工作。
(十二)市民辦教育管理辦公室
1、綜合管理民辦教育工作。2、受理學校的設置、撤銷、更名及調整的申報和審核審批工作。3、辦理發放《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審批招生廣告等事宜。4、擬定民辦教育的指導性文件,檢查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政策、法規的執行情況。5、審核收費標准,進行財務監督審計。6、牽頭開展對民辦教育的評估工作,對違反有關規定的學校進行調查處理。
根據有關規定派駐監察室,按照《行政監察法》履行職責。

7、科學技術研究檔案管理規定(2020修訂)

第一條 為了加強科學技術研究檔案(以下簡稱科研檔案)管理,有效保護和利用科研檔案,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科學技術檔案工作條例》和國家科學技術管理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科研工作和檔案工作實際,制定本規定。第二條 承擔科研項目(包括科研課題,下同)研究、計劃管理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開展科研檔案管理工作適用本規定。第三條 科研檔案是指科研項目在立項論證、研究實施及過程管理、結題驗收及績效評價、成果管理等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數據、圖像、音頻、視頻等各種形式和載體的文件材料以及標本、樣本等實物。第四條 科研檔案工作是科研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科研活動的重要環節,各單位應當把科研檔案工作要求納入科研管理制度與工作流程,與科研項目工作同部署、同實施、同檢查,將科研檔案管理列入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職責並予以考核。第五條 科研項目結題驗收時,各單位應當按照分類分級管理的原則,按照有關規定對科研檔案的完整性、准確性、系統性進行審查或驗收。第六條 各單位應當按照集中統一管理原則,建立健全科研檔案工作規章制度,在人員、庫房、設備、經費等方面給予保障,保證科研檔案工作順利開展,確保科研檔案完整、准確、可用、安全。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將應當歸檔的科研文件材料據為己有或拒絕歸檔。第七條 各單位應當把科研檔案工作經費納入本單位預算;科研檔案工作產生的支出列入科研項目預算相關科目。第八條 按照國家檔案工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的原則,國家檔案主管部門對全國科研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國家科技主管部門在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組織實施過程中加強科研檔案工作的統籌協調。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機構)應當把科研檔案工作納入本系統整體工作范疇,切實加強領導和管理。地方科技主管部門(機構)會同檔案主管部門對本區域內科研檔案工作實行監督和指導。第九條 中央和地方各級科技主管部門(機構)會同檔案主管部門,對本級財政支持的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的科研檔案工作建立工作機制,並進行監督和指導。

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科研項目管理單位對所負責科研項目的檔案工作負責,按照科技計劃管理要求制定工作制度,建立工作機制。第十條 科研項目承擔單位(含牽頭承擔單位)對所承擔科研項目的檔案工作負總責,對科研項目參加單位提出科研檔案管理要求,明確檔案歸屬與流向,並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審查或驗收。

科研項目參加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科研項目承擔單位的要求做好所參加科研項目的文件材料收集、整理、歸檔及檔案保管、利用、鑒定、處置等工作。第十一條 各單位檔案管理部門集中統一管理本單位科研檔案,對本單位科研文件材料的歸檔工作進行監督和指導,協助科研人員做好科研文件材料收集、整理、歸檔及科研項目結題驗收等工作。第十二條 科研項目負責人對歸檔科研文件材料的完整性、准確性、系統性負責。第十三條 科研項目應當明確專人負責科研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審核,結題驗收後按照要求及時歸檔。第十四條 各單位應當根據科研內容和科研管理程序,結合科研項目特點確定歸檔范圍。科研項目在立項論證、研究實施及過程管理、結題驗收及績效評價、成果管理等全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和載體的科研文件材料均應當納入歸檔范圍。

歸檔范圍主要包括但不限於:

(一)立項論證階段

項目指南、可行性研究報告,項目經費預算文件材料,申報書及相關證明;立項評審文件材料,預算申訴、評審文件材料;立項(含預算)批復,任務合同書(含預算書)及各類協議等。

(二)研究實施及過程管理階段

研究計劃、組織實施工作方案,研究、實驗任務書、大綱,實驗、探測、測試、觀測、觀察、野外調查、考察等的原始記錄和整理記錄,綜合分析報告;設計文件、圖樣,集成電路布圖,工藝文件,計算文件,數據處理文件;科學數據;研製的樣機、樣品、標本等的實物及其目錄、圖片等。

中期、年度等階段執行進展情況報告、總結報告、研究成果等;項目、人員、進度、經費等的調整、變更文件材料;撤銷項目已開展工作、已使用經費、已購置設備儀器、階段性成果、知識產權等情況文件材料。

專家咨詢、中期檢查、中期評審、項目監督工作形成文件材料。

建設的中試線、試驗基地、示範點一覽表、圖片及數據等。

(三)結題驗收及績效評價、成果管理階段

驗收申請書,驗收承諾書;工作總結報告,技術報告,項目經費決算等財務情況文件材料。

驗收通知,驗收評審文件材料;驗收現場測試報告,第三方檢測、測試、評估報告,用戶使用報告及證明、典型用戶報告、產業化審核報告等;驗收結論書,結題書面通知等。

績效自評價報告,專家評議文件材料、評價結論等績效評價工作文件材料。

研究報告、論文、專著、資料庫等研究成果文件材料;自評價報告,科技報告;專利、軟體及其他知識產權文件材料。

產業化報告、證書、出版物等成果應用、獲獎、宣傳推廣文件材料。

8、貿促會是什麼單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CCPIT,英文全名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成立於1952年,是全國性對外貿易投資促進機構。

截至2017年7月,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設有17個行業分會,48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擁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

組織體系

機構設置

最高權力機構

全國委員會(簡稱「全會」)是中國貿促會的咨詢議事機構,由對外經濟貿易有關的人士、企業和團體代表組成。

全會由在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領域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和團體代表組成,人員可從相關國家政府部門、商協會組織、社會團體和企業推舉產生。

全會的職責是:

(一)根據國家法律和中國企業的需求,對中國貿促會的工作提出建議,進行監督;

(二)聘請特邀顧問;

(三)審議並批准會長的工作報告;

(四)審定年度財務計劃、收支決算;

(五)決定工作機構的設置、變更和撤銷;

(六)指導和協調地方、行業貿促機構的工作;

(七)制定、修改中國貿促會章程;

(八)參加中國貿促會的相關活動。 [4] 

機構發展

截至2017年7月,中國貿促會在15個國家和地區設有駐外代表處。在中國國內,中國貿促會、中國國際商會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立了48個地方分會、600多個支會和縣級國際商會,還在機械、電子、輕工、紡織、農業、汽車、石化、商業、冶金、航空、航天、化工、建材、通用產業、供銷合作、建設、糧食等部門建立了17個行業分會,全國會員企業近7萬家。

貿促會內設機構:辦公室發展研究部、國際聯絡部(外事辦公室)、 貿易投資促進部(展覽管理辦公室、2019年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組委會聯絡小組辦公室)、 法律事務部、人事部、財務部、直屬機關黨委 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國際商會內設機構:綜合部、會員部、會展部、合作發展部、國際商會事務部(國際商會中國國家委員會秘書局)

直屬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心、機關服務中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貿易推廣交流中心、培訓中心、專利商標事務所、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秘書局、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秘書局、中國貿易報社

駐外代表處:駐香港代表處、駐日本代表處、駐韓國代表處、駐海外地區代表處、駐澳大利亞代表處、駐美國代表處、駐墨西哥代表處、駐加拿大代表處、駐德國代表處、駐法國代表處、駐英國代表處、駐義大利代表處、駐比利時代表處、駐俄羅斯代表處、駐新加坡代表處、駐哥斯大黎加代表處、駐巴西代表處(籌備)

主管社團:中國國際商會、中國仲裁法學研究會、中國對外服務工作行業協會

附設機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調解中心、中國海商法協會秘書處、國際保護知識產權協會中國分會秘書處、國際許可貿易工作者協會秘書處、海峽兩岸經貿協調會

會管企業:貿易促進中心、投資促進中心、企業權益保護中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台港澳企業服務中心、中貿促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貿促會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集團公司、中國國際經濟合作投資公司、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中展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環球商務國際旅行社

仲裁和調解機構

(一)在中國貿促會內設立中國國際經濟貿易仲裁委員會,受理經濟貿易仲裁案件。

(二)在中國貿促會內設立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受理海事仲裁案件。

(三) 在中國貿促會內設立調解中心,受理民商事、海事調解案件。

地方、行業貿促機構

地方、行業貿促機構設立地方委員會,其委員由該地方或行業中有代表性的人士、企業、機構和團體組成。

地方、行業貿促機構系獨立的法人,可依照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章程的規定獨立開展業務,對外簽訂有關促進經濟貿易的協議、議定書和其他文件。

地方、行業貿促機構有自己的財務計劃,可以以自己的名義獲得財產,承擔有關義務。根據業務需要可以設立實行獨立經濟核算並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事業單位。

熱點內容
我要開店淘寶 發布:2020-09-09 12:06:51 瀏覽:854
十大相機品牌 發布:2020-08-29 10:57:46 瀏覽:788
淋浴器十大品牌 發布:2020-08-29 01:52:31 瀏覽:627
開店寶支付 發布:2020-09-15 10:25:50 瀏覽:560
技術專利申請 發布:2020-08-27 21:42:43 瀏覽:545
怎麼掃條形碼 發布:2020-08-29 10:28:31 瀏覽:538
怎麼保護知識產權 發布:2020-08-29 01:30:26 瀏覽:535
濟南創新谷 發布:2020-09-10 04:19:14 瀏覽:533
淘寶開店照片要求 發布:2020-09-09 12:08:29 瀏覽:532
開店美發 發布:2020-09-02 20:04:55 瀏覽: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