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侵權判斷題
A
2、如何判斷商標侵權行為?
根據《商標法》第52條的規定,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或類似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行為。
2、未經商標注冊人同意,更換其注冊商標並將該更換商標的商品又投入市場的行為 .這種行為在理論上也稱為"反向假冒 "行為。
3、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的行為。結合《商標法》第56條第3款的規定:銷售不知道是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商品,能證明該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並說明提供者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因此,這種形式的商標侵權行為是需要銷售者主觀明知為要件的。
4、偽造或擅自製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製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的行為。須注意的是,這種侵權行為是商標標識的侵權行為,包括"製造"和"銷售"兩種行為。
5、給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造成其他損害的行為。
對於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依據《商標法》第五十三條、《商標法實施細則》第四十三條規定,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採取下列措施給以處罰。
(1)責令停止侵權
具體措施如下:
①責令立即停止銷售;
②沒收、銷毀侵權商品;
③沒收、銷毀專門用於製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
(2)處以罰款
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可以根據情節處以非法經營額50%以下或侵權所獲利潤五倍以下的罰款;對侵權單位的直接責任人員,可根據情節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
對以上兩項處理不服的,當事人可以收到通知之日起15天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向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又不履行的,由工商管理機關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
(3)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
進行處理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根據當事人的請求,可就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當事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
3、知識產權判斷題 制止商標侵權必須由商標權人進行? 我國國民進行商標注冊人必須有自己的經濟? 理由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定,商標侵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根據侵權人所應當承擔的責任,商標注冊人或利害關系人可通過自助行為或尋求公力救濟的方式達到制止侵權行為的目的。
(3)商標侵權判斷題擴展資料:
自助行為。一般指商標注冊人或利害關系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在不藉助任何公力的情況下自行獲得救濟。一般為向侵權行為人發律師函,或直接與侵權行為人接洽,協商,要求停止侵權行為。在任何情況下,當商標注冊人或利害關系人認為其商標專用權和相關權益受到侵害,都可采此種方式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
公力救濟。指通過行政管理機關或司法機關獲得救濟。公力救濟又分為行政救濟和司法救濟。
行政救濟。指請求行政管理機關對商標侵權行為予以制止並予以行政處罰,追究侵權人的行政責任。通過行政救濟途徑制止商標侵權行為是實踐中經常被採用的,且被證明是較有效的一種方式。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一定的證據證明侵權行為的存在,商標注冊人就可以請求行政機關採取相應的措施制止侵權行為。
司法救濟。指通過司法機關制止並處罰商標侵權行為從而獲得救濟,追究侵權人的民事和刑事責任。根據商標侵權行為的性質,情節嚴重與否,司法救濟方式又可以分為提起民事訴訟和提起刑事訴訟。
民事訴訟,即以商標侵權為由,要求法院判令侵權行為人停止侵權,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對於前述所列任何一種商標侵權行為,商標注冊人或利害關系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相比較行政救濟而言,民事訴訟對證據的要求相對要嚴格得多,多數證據需要經過公證。同時,審判程序相對復雜,審判周期相對較長,且商標注冊人或利害關系人所需要支付的費用也較高。
刑事訴訟,又分為公訴和自訴兩種情況。公訴,即向公安機關舉報(或採取行政措施後,在決定予以行政處罰前,如果相關行政機關認為侵權行為已經觸犯刑法,而將案件移交公安機關),待公安機關偵察並掌握足夠證據後移交檢察機關,由檢察機關向法院提起公訴。自訴,即由商標注冊人自行搜集足夠的侵權證據,而後直接向法院提起刑事自訴。
4、只有經過注冊的商標才能獲得商標專用權。判斷題,錯。為什麼
只有經過注冊的商標才能獲得商標專用權。這個說法正確。商標專用權是商標所有人依法對其注冊商標所享有的專有權利。《商標法》第三條規定,經商標局核准注冊的商標為注冊商標,商標注冊人享有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
包括注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禁止權、轉讓權、許可使用權和續展權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專有使用權和禁止權。商標專有使用權,商標注冊人在國家商標總局核準的商品或服務項目上使用其注冊商標的權利。 商標禁止權指商標注冊人可以禁止其他單位和個人,未經許可擅自在與其核准商品或服務項目相同或類似的商品或服務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或近似的商標的權利。
(4)商標侵權判斷題擴展資料
商標專用權的具體內容:
(1)專有使用權。商標所有人對自己的注冊商標享有排他性的獨占使用權,任何第三人不得在同類產品或服務上使用與商標所有人注冊之商標相同或相類似的標志的權利。
(2)收益權---許可權。商標權人通過將商標許可他人使用而自被許可人獲得對價或報酬的權利,此即學說上的許可權。
及時有效性行政保護相對於司法保護而言,突出的特點是效率高,這已被中外商標專用權人所認可。從受理案件數量來看,行政執法機關的受理量占案件總數的90%左右。特別是在採取處理措施方面,行政執法機關有權責令侵權嫌疑人立即停止其侵權行為,這非常有利於商標專用權的保護。
5、判斷商標侵權的標準是什麼,什麼樣的商標算侵權?
判斷商標是不是侵權的標准,應該是由專門的國家商標檢驗部門去進行檢驗的,一般情況下別人已經注冊過的商標,你再注冊就算侵權。
6、判斷題:為侵犯他人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提供色儲、運輸、郵寄、隱匿等便利條件的,不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
雖然提供了色儲、運輸、郵寄、隱匿,但是提供便利的公司不知情,因此不構成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